次贷危机过后是什么?
导语:读者 郭春霞 去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股市、房市大幅震荡,原油、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全球粮食供应吃紧,使全球性的金融震荡日益加剧,这一切都意味着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读者 郭春霞

2008年9月17日

经济观察网编辑:
去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股市、房市大幅震荡,原油、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全球粮食供应吃紧,使全球性的金融震荡日益加剧,这一切都意味着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次贷危机令世界经济大伤元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预计,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震荡将造成高达9450亿美元的损失。当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次贷危机的压力。发达国家中,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在次贷危机的漩涡中越陷越深,目前通货膨胀率为4.4%,高出美联储1%—2%的预期目标一倍以上;欧洲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的三家经济研究机构联合发布报告称,未来几个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甚至将出现零增长。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为3.3%,创欧元问世以来的新高。高度依赖欧美需求的日本当然也逃不过打击,今年6月,日本出口遭遇近5年来首次缩水。发展中国家中,粮价上涨、通货膨胀在泰国、埃及、海地都引发了骚乱,印尼、新加坡、印度、沙特、南非、巴西的通货膨胀率都高达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阿根廷、委内瑞拉均超过了10%。转型国家中,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为12.8%。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由次贷危机演变的金融危机,正在加剧世界经济的颓势。

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将维持对能源资源的高消费,发展中经济大国对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加,全球粮食供求持续偏紧,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美元持续贬值等,可能导致次贷危机问题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因素。

能源危机会接踵而至吗

高油价自然会导致能源消费的减少,而能源消费的减少则必然伴随着经济的衰退。由于经济衰退对高负债经济是一场灾难,因此政府为了规避经济风险一般不会轻易减少能源的消费。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近一个时期,国际油价出现疯长,虽然短周期内有所回调,但仍维持在高位状态,价格的短期回调并没有改变长期涨势。有专家预测,油价有可能在未来几年达到200美元甚至300美元的超高位置,从而引发消费出现明显减少的危机。有关资料显示,油价在1982年出现相对历史高点时,在美元指数向上运行的引领下,消费的持续增长推高了油价,但高油价也在这一临界点开始抑制消费。目前原油消费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石油产量增长的波动则相对与消费增长更大。可以说,在供需矛盾紧张,加之美元贬值的双重压力之下,能源危机一触即发。

事实也正证明了这一点。美国能源部信息署今年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指出,预计美国真实GDP2008年增长仅为1.3%,为2001年来最低,美国经济的放缓正导致石油消费的下降。报告同时指出,世界几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家产能衰减,对石油市场供求紧张的缓解主要依靠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能。而目前国际上对石油的需求也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一些亚太国家。一方面超高油价,一方面产能衰退,可以想象世界能源消费将面临的窘境。

从能源危机中寻觅转机

尽管能源危机不可避免地会给世界经济乃至人类生活带来无法估量的冲击,但这也许正是人类摆脱化石燃料,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

改善能源结构,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项重要策略。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平均占37.45%、天然气平均占24.26%,煤炭平均占25.49%。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5%左右,天然气一般占22%左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为23.4%,天然气所占比例为2.7%,所占比例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所占比例为66.1%,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天然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在基础能源面临短缺的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愈加显现出光明的前景。据统计,全球再生能源可转换成为二次能源的储能为185.55亿吨标准煤,约为目前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两倍。但是,目前除水能基本得到充分利用外,很多再生能源有待开发。有资料表明,美国到2030年再生能源在总利用能源中比重可达30%,英国到2020年再生能源占总开发电量的20%,但是不少人对此并不太乐观。对中国来说,当前首要的是开发水力资源和生物质能,水电开发比其他能源有更大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其次是发展地热能、风能和太阳能。太阳照射到地面的能量相当于全球能耗的1.6万倍,既无污染,又是永久性能源。只是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密度太低,还受气候影响。尽管如此,在某些日照时间长、居民分散地区建立太阳能电站还是有意义的。太阳能在地面上约2%转变为风能,全球风力用于发电功率可达11.3万亿kW,极具发展前景。同时,注重提高能源开采和利用综合效率。

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从长远来看,要破解能源危局,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等基础能源是必然趋势。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