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股在8个月内跌去70%、大盘直奔1800点,PE(私募股权投资)会怎样看待二级市场?A股下跌对PE究竟意味着什么?
缓出手“Pre-IPO”
“Pre-IPO(私募股权投资的一种)市场基本上已经很冷了。”深圳市同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汪姜维表示。
2008年以来,由于A股持续下跌,新股发行基本陷入停滞。例如,此前被人热炒的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虽然已经“过会”,但上市时间却一推再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交所完成4单IPO,融资总额6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11亿元融资额大幅减少。虽然深市中小板IPO数量和融资额有较大增长,但沪深两市IPO融资总额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1%。
与此同时,A股市场IPO首日收益率也在降低。2007年在市场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主板市场新股首日收益率上升至128.5%;2008年回调至47.86%。2007年中小板市场新股首日收益率达到209.05%,2008年下降至126.93%。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投资人都对Pre-IPO失去了兴趣。”汪姜维告诉记者,同威今年没有进行任何Pre-IPO投资,而是把精力更多地转向了成长期的企业和二级市场。
但汪姜维同时表示,现在还不是进行PE投资的最好时机,“我们会再等一等,也许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才是最好的时机。”事实上,自今年3月份“同威一号”股权投资信托计划完成募集以来,该基金在股权投资方面几乎处于“空仓”状态,“我们看得多,投得少,今年就投了一个项目。”
汪姜维的理由很简单,目前PE投资6~8倍市盈率的价格还有下行空间。
“今年上半年,有家企业号称市盈率在10倍以下的价格不予考虑,半年过去了,这家企业一直没能拿到钱。据说,它们现在已经把价格降到了8倍,但还是无人问津。”汪姜维解释PE谨慎出手的理由,“现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银行银根紧缩、融资困难,而企业未来盈利趋势并不清晰,PE投资的价格肯定要往下压。”
二级市场机会已现
“哪边便宜买哪边。”汪姜维所在的同威公司管理的“同威一号”信托计划的投资风格比较另类,其资金既可以投资于一级市场,也可以投资于二级市场。
在汪姜维看来,目前二级市场上很多股票的价格比一级市场更具投资价值,而且整体市盈率跟国际市场相比,估值已经基本合理。“我们在2500点附近就开始建仓了,到现在为止一直在加仓。我们认为,在目前1800~2000点的投资是非常安全的。”
深圳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梓君认为,A股的投资机会已经“慢慢浮现”。但她提醒投资者,二级市场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会产生“羊群效应”。在急跌之后,市场走势尚不明朗,走稳、“筑底”还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还没有建仓,但对A股‘高度’关注,研究员们也在分析一些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更好,如果价格更低,我们不排除在合适的时机以自有资金进军二级市场。”廖梓君说。
A股的低市盈率已经让PE看到了赚钱的机会。曾几何时,我们为A股缺少20倍市盈率个股而烦恼,至9月12日,A股平均市盈率已跌至16倍,有140余只股票的市盈率在10倍以下。
它们之中,谁会是PE眼中的“肥肉”?几位投资人不约而同地看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类股票。
从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部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12%,净利润同比增长68.67%,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而同期1454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29.06%,净利润同比增长15.25%。
汪姜维认为,以银行业上半年的盈利表现,加上近期央行降息政策,金融业的业绩可望保持长期增长。
廖梓君则认为,银行股目前十倍左右的市盈率已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点,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用银行业估值通用的市净率指标来看,与国际金融机构如汇丰银行(目前市净率约1.40倍)相比,才刚刚到达安全线,仍稍微高估。
MEG神能投资集团总经理钱平认为,金融、消费和医药板块都值得看好,但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银行的房贷业务存在一定风险。另外,对A股的投资不能只看市盈率高低,而要看未来的盈利能力,如果低市盈率股票出现盈利“暴跌”甚至亏损,市盈率将被放大。
PE“小非”无罪
“牛市的终结,罪魁祸首当属大小非。 特别是一些小非,完全不顾及市场的承受能力,一心只想将所持有的股份全部卖完。”投资者的“愤慨”并非毫无依据,比如广济药业的第二大股东合肥市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刚刚解禁,就全力抛售。通过集中竞价,这家小非在7月30日到9月1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将所持有的399.18万股全部抛售出去。
但身为“小非”的众多PE并不完全接受上述指责。
香港崇德基金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陈敏认为,“大小非”解禁各国都有,大家早就应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目前每天两三百亿元的成交额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的解禁股。
“但事情之所以累计到今天突然爆发,与有关部门的错误估计有关,没有做好相关配套措施,这是当年股权分置改革缺乏长远考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陈敏表示。
钱平则认为,PE“小非”并非A股下跌的原因,“PE当然会退出,这是由基金的性质决定的。但除了不理性的散户,没有PE会傻到在低价时拼命卖!相反,PE更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如果它看好公司的未来,还会在这个时候买入。我认为,那些想象PE会在熊市中恐慌性抛盘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情况。”
在钱平看来,目前股市之所以面临“大小非解禁”的压力,原因在于大家信息沟通不畅。
“这正是中国股市不成熟的根源所在。”钱平介绍说,国外公司IPO之时,有众多专业的能源、高科技等PE基金参与路演,这些基金因为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能够很好地判断公司价值;同时,当公司发展出现困难时,这些机构投资者又能为公司提供广泛资源,帮助公司治理,支持公司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PE是股市的稳定力量,而非破坏者。”钱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