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闻的传闻
导语:经济观察报 沈威风/文 传闻越来越多,制造传闻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深谙韦小宝之术的制造者们在真假比例上大作文章,假作真时真亦假,乱花渐欲迷人眼。惟一不变的一点是,所有的传闻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受益者。包括乔布斯的讣告传闻在内,谁能说背后无人受益呢?

经济观察报 沈威风/文 传闻中,韦小宝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滑头,他的谎话张口就来,而被他所蒙骗的,却偏偏都是康熙、陈近南与神龙教教主这样的绝世高人。韦小宝总结说,他的谎话能够轻易令人相信,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一个假话,总得有六分真的,从头到尾都假,那就没有人信了。细节和逻辑越真实,在关键时刻的黑白颠倒乾坤大挪移,就越有说服力。

这个理论在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其实更值得铭记,不论是看客还是造假者,都应该记住这一点。9月第一个周末,在网络上像病毒一样传播的所谓《万科松山湖会议讲话》,就非常有韦小宝式传闻的神韵。当然,万科第二天就向公安局报案了,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做出这样冠冕堂皇的举动,自然令人相信,这是一起不折不扣的流言,从来不存在这样的一份“松山湖讲话”。然而,为什么是万科遭遇“传闻门”?为什么群众们如此轻易就相信了?为什么万科在辟谣之后,群众们还是半信半疑?根据《神探狄仁杰》和《暗算》等热门电视连续剧的推理逻辑,我们可以做一些合理的推断。

王石和万科太有话语权,所以这个讲话,必然要围绕他们开始。拐点论是万科最先提出来的,本轮房地产熊市的开端,万科也是始作俑者。尽管在这次股市狂泻的大熊市中,万科的股价也一泻千里,但是万科龙头老大的地位没有被撼动;尽管在过去的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王石发表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而导致了数以十万计的网友们的口诛笔伐,严重影响了他的个人品牌和形象,但是就像刘姥姥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名誉受损的王石说一句话,还是比大部分开发商扯着嗓子叫唤来得声音大。还有传闻说,今年春节前后,王石在内部会议上就说过,今年要稳着来,要把节奏降下来,但是在去年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从公司高层到分公司领导都还在兴奋期,刹不住车减速不容易。当然,这也是传闻,但是有听过王石讲话的万科员工感叹说,王石还是高瞻远瞩经验老道,有时候感觉就是比一般人敏锐。因此,在王石的领导下,到目前为止,万科算得上是国内地产商最不忌讳谈“过冬”、最旗帜鲜明要降价的一家地产商。事实上,扛不住的地产商何止成千上万,只不过或许还存着最后一点希望,或许不愿意撕下最后一层遮羞布,或许不愿意惹到已经购房的业主来冲击,总之大部分地产商存了打折的心,却张不开这张口。

在这种情况下,《松山湖会议讲话》应运而生,口吻惟妙惟肖,尤其是“敢于降价,勇于降价,将手头的存货和正在开发推出的新货以最快的速度卖掉,我们再去买更便宜的土地,以更快的速度建设出更低成本的房子,以更低的价格快速出售”这一句,活脱脱便是带头大哥枭雄本色要在大风大浪里面引领反高潮的写真,也是万科各地项目负责人的心里话,各家希望套现早离苦海的地产商的心里话。神奇的是,这个话同时又偏偏是对于开发商口诛笔伐的广大网友们的心声。他们希望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又是行业龙头企业万科出来振臂一呼,给徘徊在熊市边上的市场一个助力,让它彻底熊下去,熊到理性的程度。真是应了这一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这篇文章以光的速度在网络上流传,没有人去琢磨细节。然而有趣的是,这篇文章的细节却恰恰是经不起推敲的。写作者比起韦小宝更能掌握韦小宝之道。请看,该讲话在逻辑上和结论上非常符合万科老大的身份,可是在细节上却偏偏留出了最明显的破绽和硬伤。比如根本就没有在松山湖开过一个这样的会,又比如“讲话”提及的不少数据都是明显错误的,更比如讲话的杀气腾腾口吻也和王石近年对自己的公益期许大相径庭——成名人物即使在卧室也不会说把别的竞争对手都逼死的话,更何况是在内部大会上面对一群小兄弟,因为这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话又说回来。对于王石来说,降价是他认为能让万科抢先储存粮食安然“过冬”的惟一办法,然而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某些潜规则,即使是行业至尊,即使是面对手下的经理人团队,也不见得能把这话挑明了说。在这个当口,有一个(一批?)“网友”主动炮制了一份这样直抒万科胸臆的降价宣言,又暴露明显破绽证明此货不真,王石和万科在报案之余,恐怕在内心深处,却也对这位网友有知己之感。至于恒大等趁势全国大降价甩卖,也就师出有名,同样很感谢这份类似“我的第一张大字报”的挑头。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也表示,“网上的消息鱼龙混杂,谁也说不清到底是真是假。万科即使有这样的策略,也只是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必大惊小怪。”而万科虽然事后发表声明说北京万科暂时不会降价,但是仍然不会停下在其他城市走在降价前列,争取时间抢先回笼资金的步伐。

在这个经济动荡年代,传闻特别多,任何大事发生之前,总有各种各样的传闻出来,有的事后被证明是假,但是假得很有技巧!比如今年年初爆出花旗银行巨亏300亿美元的传闻,后来花旗的财报公布,的确是巨亏,可是数字减少到94亿美元,因为比预期少,所以花旗的股价波动不大。事后高人分析说,300亿美元的数字,系花旗故意制造的流言,先吓一个狠的,再见到94亿的数字,人人都会松口气,说声原来没那么糟糕,于是花旗顺利过关。又比如前些日子说微软即将在中国推出价格赶超山寨机的800元能上网、具备电脑功能的手机,新闻稿写得像模像样,还有采访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的对话。可是不久再次被证明只是传闻而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品传闻出现?有营销人士分析说,在新产品推出之前先在网络上发布消息,视网友的反应而定产品策略,比起以往大张旗鼓的市场调查,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节省许多成本。更何况,在网络上的传闻,最终只需要用“传闻”二字,即可消弭一切影响。

2008年,生意不好做,企业纷纷喊过冬。而偏偏这个时候,网络营销成为广告界最红火的业务,有正面炒作者称自己为“推手”,有负面打压竞争对手者称自己为“打手”,二者身份视事件不同而不断地进行角色互换。总之造成的结果就是,传闻越来越多,制造传闻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深谙韦小宝之术的制造者们在真假比例上大作文章,假作真时真亦假,乱花渐欲迷人眼。惟一不变的一点是,所有的传闻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受益者。包括乔布斯的讣告传闻在内,谁能说背后无人受益呢?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