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三大利好政策出台后,在大型央企陆续宣布增持等持续性利好刺激下,机构此前普遍信心低迷以及观望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基金经理相对排名的压力下,巩固年内排名座次也成为基金经理大胆一搏的动力之一。
9月底基金积极加仓
据Top View数据显示,虽然在9月19日全股涨停当日,基金在沪市整体净卖出34.69亿元,但9月22~24日基金在沪市净买入连续放大,共达到150.38亿元,超跌央企成为此轮反弹机构抢筹的重点。另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测算,在三大利好政策出台前,整体上基金的杀跌行为已接近尾声,基金对这波反弹的参与度也明显提高。
本报记者对TopView数据进行统计,9月22日~24日的抢筹反弹中,基金对三大板块进行了较大增仓,分别为土木工程板块、煤炭及炼焦板块和网络传媒板块。在土木工程板块中,基金重点买入的股票是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在煤炭及炼焦板块中,基金重点买入的股票是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和兰花科创;在网络传媒板块中,基金重点买入的股票是歌华有线和中视传媒。另外,上海机场和北大荒也得到了较大金额的增持。
基金总体增仓金额最多的前5只股票分别是中国石化、中煤能源、中国神华、上海机场和北大荒。然而,银行股却遭到了基金的逆市减持,其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都成为基金大笔抛售的对象。
而据记者了解,在这轮反弹中,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央企大股东增持是最大支撑。
“我认为在这波反弹中机构最看重的就是大股东增持,甚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市场都会是围绕这个展开。”深圳一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而TopView数据正好印证了上述观点,机构正是权重股大涨的幕后推手。国庆长假前夕,基金买入最多的板块是证券保险及煤炭行业,其中中信证券、中煤能源、中国神华、中国平安被买入最多。
“每到年底,基金都有一波争取名次的行情,在相对排名的压力下,巩固年内排名座次也成为基金大胆一搏的动力之一,如果说今年有机会一定就是这一波了。”上海一私募经理褚恒对《投资者报》记者坦言。
关键在于宏观支持
虽然,这一波也许是年内的最后机会,但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了他们的担心,“此轮是反弹而不是反转,反转还需要宏观经济的支撑。”
10月6日博时基金经理孙占军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从中长期来看,股市的真正走好,还需要宏观经济转暖的确认、企业盈利见底回升的配合等有力因素的促进,目前这些条件还不具备,所以股市更多可能表现为阶段性反弹的走势。
建信基金研究报告表示,股市短期内反弹可期,但近期政策频出也间接证实了宏观经济减速、企业盈利下滑的趋势,反转要具备宏观经济景气回升、企业盈利增速加快、国际经济和市场企稳等多种条件,乐观估计也需要到明年中期以后,由此推断,短期内股市尚不具备反转的条件,筑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达证券基金行业分析师刘明军认为,即将进入对基金业绩表现十分重要的四季度,基金的操作思路可能会在谨慎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积极调整持仓结构,由于对热点把握可能出现分化,不同行业不同基本面的基金重仓股将在未来呈现涨跌互现的走势。
“由于对宏观经济仍存担忧,其中长期看法仍然偏空,因此在波段操作后,那些基金一直青睐的防御性品种可能仍将是持仓名单上的主力。”国泰君安高级证券分析师王清远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