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在2007年10月走向了顶峰6124点,享受到峰顶盛宴的无疑是期间发行的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去年9~11月间指数几乎都在5000点之上,这期间发行的上市公司收获了高定价,发行的基金则募集到庞大的规模。
短短一年后,那些高价新股、增发股都发生大幅折价,最高甚至达85%,获配基金深套其中,损失惨重。而当时那些膨胀起来的基金则在掉入投资陷阱后,变得步履蹒跚、转身艰难。
发行盛宴
统计2007年9~11月数据显示,这期间有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中铁等34只新股发行,同时有海通证券、江西铜业、新湖中宝、万通地产等超过30只的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个股,还有10只股票型基金发行。
“中石油、海通证券等在牛市顶峰时期发行和增发,无疑卖了最好的价钱,市盈率可以达到50倍。当时的A股市场仿佛具有点金术一般,投资者疯狂地认为市场是宝藏,进来捡到任何东西都是宝贝,尤其是新开挖出来的新股。”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A股首发的参考市盈率已经折半,新股上市平均市盈率为27倍。尽管打新股仍然是很多资金追逐的对象,但进入二级市场后很快随市场下落,如中煤能源、紫金矿业。系统估值的大幅下移,机构积极参加配发的火爆场面也不复存在,很多企业因市场环境不好而放弃了增发计划,如郑州煤电、中关村等。
统计网下首发、增发基金获配数据显示,截至10月6日,去年9~11月牛市顶峰期间,参加首发、增发带来的锁定股票浮动盈亏前10的基金为:中邮核心成长、中邮核心优选、博时新兴成长、博时价值增长、华安策略优选、南方稳健成长贰号、嘉实稳健、广发聚丰、易方达价值成长等。
同时期,基金的发行也共享盛宴,去年9~11月间,基金共募集超过1600亿元。上述因锁定股票带来亏损的基金中,中邮核心成长、博时新兴成长、华安策略优选三只基金都是刚刚成立、进入建仓期的新基金。中邮核心成长2007年8月18日成立,初始规模150亿元,博时新兴成长9月3日成立,规模超过290亿元,华安策略优选9月17日成立,规模近244亿元。
增发陷阱
峰顶是发行盛宴,随后市场就踏入虚空。通常新股的锁定期为3个月,而增发的锁定期多为1年。因此,在去年峰顶参与打新股,还有机会在2008年初调整,一些个股还是正收益。而定向增发的1年锁定期,让基金经理叫苦不迭。
“我们连止损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去年参与定向增发还在锁定期的资产都是深套,即使锁定期到了,基本上也不会卖出。现在成交持续缩量,这么浅的水中,对于我们上百亿的规模而言,调整十分困难,只能安心做股东了。”某参与定向增发的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中表示。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9月~11月间进行定向增发的股票,如今股价均发生大幅折价。多数损失过腰斩,幅度最大的天音控股,去年定向增发价为29.9元,而截至2008年10月6日的收盘价为3.08元,最低曾跌至2.7元。
10月将有11只定向增发股解禁进入流通,但股价已经与2007年10月市场峰值时相去甚远,很多基金参与了定向增发网下配售。如宗申动力,2007年10月12日的定向增发价为19元,当日二级市场股价为23.35元,截至2008年的9月22日的收盘价为6.89元,相比增发时折价63.74%。而大成基金旗下有5只基金参与了宗申动力的增发:基金景宏(300万股)、大成创新成长(200万股)、大成价值增长(100万股)、大成精选增值(100万股)、大成优选(300万股),合计1000万股,损失达1.21亿元。
10月6日进入定向增发解禁的江西铜业跌停,报收13.5元,距去年10月的增发价格31.3元已经跌超50%。而江西铜业2007年10月15日股价攀到峰值78.5元,增发价格也是有超过50%的折价。当时的增发如同利好一样,有很多资金追逐,如今看来则是掉进自己挖深的陷阱中。
尽管公募基金没有机会参与当时高折价的定向增发,但季报显示江西铜业的基金投资者由2007年三季度的10家猛增到四季度的31家。截至2008年二季度仍有广发小盘成长、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兴华证券、光大保德信新增长等22家新老基金拥趸。
“去年10月牛市峰顶前后是发行盛宴,股票的首发、增发受到追捧,包括基金自身的发行也迅速膨胀。然而资金堆叠处,也虚铺了一个陷阱。包括我们海外股东也都曾认为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市场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市场总是超乎想像。现在深套在陷阱中很难动弹。”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