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乐趣
导语:表面静如止水,背后刀光剑影,声色未动间常有神来之笔。在向我讲述围棋精妙之处的间歇,柏文远突然停了下来,“你会下围棋吗?”听到否定的回答后,他有些失望,“那你就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了”。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晶 一棋一世界.表面静如止水,背后刀光剑影,声色未动间常有神来之笔。在向我讲述围棋精妙之处的间歇,柏文远突然停了下来,“你会下围棋吗?”听到否定的回答后,他有些失望,“那你就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了”。

那种“子非鱼”似的口气忽然让我觉得失落。但自知在围棋史上,有太多的传奇让人心向往之。吴清源一生荣辱,大起大落,皆是传奇。他家道中落,14岁起飘荡东瀛,在空前绝后的十番棋中,迎战日本最顶尖的七位棋手,令当时所有棋坛大师降级。有人曾在闲谈中问金庸:“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谁?”金庸不假思索答复道:“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聂卫平独领风骚的十余年,则缔造了一个现代传奇。上世纪80年代,他连续击败多名日本超一流棋手,被冠以“棋圣”之称。

最近正在北京进行的世界智力运动会让人多少重温了往日时光,棋类运动登堂入室,迎来了世界范围的盛会,获得瞩目。在上海当公务员的柏文远回忆起自己当年对围棋产生兴趣,也是因为聂卫平,“那时他风头正健,家喻户晓”。关军和柏文远是高中时的同桌,他们所经历的场景几乎是当时很多人的集体记忆:上课拿铅笔在纸上画棋盘,用笔在上面画黑圈白圈代表棋子,“下得不亦乐乎。后来每年放假回老家见面,有了真棋盘,都还要没完没了地较量。”

袁越在自己的博客中也回忆道,“80年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五毒俱全’。哪五毒?不是吃喝嫖赌抽,而是围棋、桥牌、中国象棋、麻将和军棋(特指四国大战)。”他记得自己刚到美国的时候,和另外两个中国来的学生住在一间公寓,三个人都是86级,都喜欢下围棋。每天晚上从学校回来,必然捉对厮杀一次。当时下快棋,半小时定胜负。“唉,现在有谁还有下棋的时间和心情?”

王小波也曾写道,自己这辈子下过的棋五分之四是知青的时候,似乎真是因为没事干而下棋。虽然阿城的《棋王》写得浪漫,但是“将知青和下棋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就会引起生理上的反感”。信息时代下的现代社会,玩网络游戏,朋友间K歌,跟踪新出的美剧,消磨“闲暇”的商品越出越多,视听的强烈刺激和快感占据了消遣的主流。但所有这些,似乎对于触动人们的思考神经,显得力有不逮。因此依然有一批像刘占一这样的人,固执的在黑白之间和楚河汉界寻找思维的乐趣。

世界上第一届智力运动会选在中国举行,是不是因为中国的聪明人最多,这无从知晓,虽然早在两年前,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名誉教授理查德·林恩 (RichardLynn)推出的《种族智力的差异:一种进化分析》一书中,用调查数据证明了东亚人(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人)最聪明,当时的中国媒体在报道中直接简化为 “英国学者认为中国人智商最高”。不过在科学界这样的讨论就像是西西弗斯的神话,永远没有穷尽。虽然这次智力运动会的最后榜单上,中国依然会摘取桂冠,但聂卫平则说,“各国的起点和普及程度大不一样,象棋人家下不过我们显然不能说明我们比人家聪明吧。”另有人评论,围棋当然还是中日韩三国的游戏,其他选手只是陪衬而已。职业九段对阵业余20级选手,让九子都能轻松取胜,这样的对阵在智运会赛场就时有发生。

1997年5月,IBM设计出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国际象棋对局程序深蓝(DeepBlue),用一台高速并行计算机,击败了当时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GarryKasparov。欲知一种棋的复杂性,通常用这种棋能下出多少种不同的棋局来衡量。例如,国际象棋 (Chess)是1040,中国象棋是1090。而围棋则是10726。国际象棋的电脑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大师级,而电脑围棋水平还停留在被人让20多个子。


是游戏?是智力比拼!

对知识的渴求更多是对记忆力的考验,而且或多或少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遗忘,尤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更多要由智商来体现。这似乎和传统知识竞赛中以见识多寡区分智力高下的方式背道而驰。因此棋类运动、数独、魔方,那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度盛行的传统益智项目得以重焕新生,在电子竞技盛行的时代赢得了一批拥趸,纯粹的脑力激荡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游戏早已超脱了消遣的范畴,成为新的智力比拼。有人还将那些对益智游戏乐此不疲的人称之为“脑筋体操爱好者”。

人们想象当中的高智商者,总是思维方式异于常人。卡斯帕罗夫在他的自传《棋与人生》中写道,在许多西方国家,棋手总被认为是营养不良的体虚者,或者是头脑聪明但是厌恶世人也惹人厌的怪人。至少这本著作证明了他并非如此,虽然在国际象棋领域,这位棋手曾经保持世界冠军的地位长达15年。而《智商无上:当我啃完大英百科全书》一书反复提到的是,高智商的人似乎都不擅社交,作者甚至更得出了“不要问高智商者职业”的结论,因为据他观察大部分是没有正当职业和固定收入的。

BBC1台曾经播过一档节目,叫做 《一周内变得更聪明》(GetSmarterinaWeek),向人们展示如何综合运用智力游戏、交换左右手和 “感觉剥夺”(例如,闭上眼睛淋浴)等方式,使人的聪明度提高多达40%。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智商分数似乎比高考成绩和GRE成绩更值得你对朋友炫耀。网络上不同类别的数十种测验,用数字直接标明你的聪明程度。但是同为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智商却是布什的两倍,可见这个智商分类系统并无一定之规。

自2005年《信息时报》学习英国的《泰晤士报》在报纸上连载数独游戏后,《南方周末》的《小强填字》渐渐了无声息,尽管如出一辙的“crossword”依然是英国女王的最爱。2007年底,千人参与的数独联赛拉开了帷幕。《北京晚报》智力休闲俱乐部还在今年3月选拔了6位选手,参加了第二届世界数独大赛。在智力互动网站(http://www.iqsuper-man.net/bbs/),每天有3万多人讨论各式各样的智力问题:名人门前的6个按钮哪个是门铃;一天慢24小时的表是什么样的表……而任天堂游戏机继续风靡,正是因为里面拥有丰富的益智游戏。早期任天堂的社长岩田聪在看过一本名为 《脑力训练》的学术书籍后,要求每个任天堂的游戏开发小组都要根据这本书搞出一部益智游戏,限期90天。

高手过招总会带来精彩的比赛,高智商的人群更是惺惺相惜。豆瓣网上的小组 “高智商男女交友沙龙”已逾2500人。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和最大的高智商社团之一的门萨俱乐部,在全世界拥有100多个分会,会员超过10万人。而且他们坚信,自己要比世界上其余的98%的人智商更高。在成为门萨会员时,要通过一种特别的测试,但是测试分数从不公布。据外界猜测,会员智商平均在140以上。即便其中有侥幸进入的,但是和高手在一起,总会变得更聪明些吧。“门萨”是拉丁文,意为“桌子”,是希望像圆桌会议一样探讨问题,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是这样的宏大理想早已变迁为五花八门的智力冲浪。《智高无上》中写道,这些智力把戏“千奇百怪,涵盖了你能想到的爱好”,这样看来,伍迪·艾伦在《门萨的娼妓》写到的那些 “用智慧度过慢慢长夜的高智商人群”,或许真有其事。其中最典型的一段对话如下:

“亲爱的,你想聊什么?”

“我想谈梅尔维尔。”

“《大白鲸》还是短一点的长篇?”

“有什么不同呢?”

“也就是价钱。聊象征主义要另加钱。”

“得出多少?”

“50美元,聊《大白鲸》可能得100美元。你想进行比较性讨论,把梅尔维尔跟霍桑进行比较吗?100块可以搞定。”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