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倒了,我们该醒了
导语:

 

惊闻全球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面临破产保护申请的局面,不禁回想起在与雷曼兄弟公司合作时,也曾为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系统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而深感佩服。因此,听闻此事,不甚唏嘘! 

曾听闻朋友笑谈,金融行业的管理其实就是两个词“Risk+Return”,即风险及收益,而金融行业正是通过平衡和管理风险与收益这对孪生兄弟来创造利润的。现代金融业的真正滥觞始自上世纪70年代,传统货币借贷式金融演进为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金融服务的深入化和全球化。在这种背景支持下,依靠资本实力进行传统竞争的金融行业逐渐步入了“数字模型竞争时代”,逐步演进到了依靠智力资本、信息优势替代以及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来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时代。 

其间,更多的数学模型被引入这个行业,更多的衍生工具产品被设计开发,更多的精英人才加入这个行业,更多的资本被杠杆效应放大以支撑更多的资产……全新的现代金融似乎步入了创造力的竞争之中,杠杆和财富效应不断冲击着风险和收益的原有配比。不幸的是,现实金融管理中,更多的人和资本开始追逐收益的最大化,而越来越少的人还记得与此同时风险也在最大化。 

首先,全球金融行业多年浮华风气弥漫,高成本运行方式迫使投资银行大量开发使用衍生工具,以期实现更多的资本管理更多资产,实现更大的可能收益。 

新金融的兴起,需要更多具备财经、法律、数学等精英人才的加入,这些人才的加入,确实推动了服务和产品的创新。然而,由于西方金融业对成本控制力度的孱弱、管理层实现自身利益的冲动,致使现代西方金融业运营成本令人乍舌。例如,大家熟知的好年景下,某投行全年分红几十亿美元,人均几十万美元不在话下,甚至连端茶倒水的前台工作人员也可取得几十万港币的花红,至于全球最好的办公室、全球公务头等舱旅行、五星级入住标准,在顶级投行中更是“家常便饭”。 

可是试想,人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度运营成本,简单靠存贷业务利差或投资银行交易额百分之几的佣金如何过日子?于是乎,绝大多数顶级投行投入到了他们最热衷、最擅长,如今也是要了他们的身家性命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去了。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产品开发,试图用更少的人力资源和更低的成本,通过管理更多财富来创造更舒服也更丰厚的佣金收入。当然,衍生工具开发和运用本身并无问题。问题是凡事都要张弛有度,一旦过度开发、滥用,便会引发风险的泛滥,并最终导致“次贷”这样的危机。 

其次,金融行业的本质是对风险及收益进行平衡管理,其核心要义是谨慎从事,宁可错过机会也不要制造或相信机会。而现代金融业自从上世纪70年代后,尝到了日本经济全球化和美国技术经济、新经济崛起的甜头,加上全球一体化进程给了金融业更大的市场和更多机会来平衡风险与收益,现代金融就忘记了谨慎,少了一些信念,带着野蛮生长的态势在全球横冲直撞了几十年。即使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石油能源危机、NASDAQ市场崩溃,现代金融似乎仍意志坚定地在创新和衍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直至今日,毫无征兆的贝尔斯登倒了、雷曼倒了,连挽救的时间都没有,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非死不足以解决问题。 

再者,现代金融行业太过沉溺于进行“成者王、败者寇”的游戏,而忽略了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坚守。需要明白的是,金融行业究其实质是一种服务行业,依赖于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生存。因此,金融业实际上是一种马拉松赛跑,这个行业不太喜欢明星选手或所谓“风光人物或企业”,而选择相信“剩者为王”。 

金融业的竞争其实就是长期有效的内部管制能力和谨慎文化的竞争,优秀的制度、科学的流程、缜密的决策、谨慎的投资都能带来长期的成功和竞争力,否则就是“昙花一现”,制造死亡。纵观今天的金融业,相信长期坚守的机构太少,而在利益鼓动下搏杀的人屡见不鲜。那种见着利益还气定神闲、秉持从容和大度,以长期利益为重的机构还太少,而多见的是今天浮盈几十亿元,明天浮亏几十亿元的国有证券公司们;多的是靠向基民收取固定管理费,却不能为盈亏担责的公募基金们。  

而那种相信客户长期价值,坚守长期客户服务理念的机构相比之下就越来越少了。大多机构就像“包工头”一样仅热衷于一锤子买卖。殊不知,高盛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高盛,主要是依靠一批核心客户。但凡大金融机构都有超级客户并相信核心客户的价值,但这些客户群体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必须依靠长期服务,并通过诚实、信用和卓越的专业化能力来征服客户。 

其实,大客户都是具备大智慧的,否则他们无以成功。因此,金融业从业机构和人员只有更用心、更专注、更勤奋、更专业、更诚实才可能赢得客户的认同。品牌反映市场形象,那些简单的“撮客式”交易式机构,终将迅速消失,并被市场遗弃和不耻,因为智者之间的对话才可能平等,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信任才是真正的信任。 

雷曼的倒下的确令人痛惜,但从倒下的巨人身上吸取些什么教训,才是我们今天需要考虑的。金融体系的变革是必然的,这种变革要求我们必须沉静下来,褪去浮华之风,回到诚实、谨慎和专业务实的轨道上去,平衡好风险和收益,充分发掘和服务于客户价值,展现我们投资者的真正魅力所在。 

(作者:加华伟业资本董事长、嘉华成长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执行合伙人)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