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货价格下跌对参与期货交易的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双重打击。下跌不仅影响了相关上市公司的产品价格,同时也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期货投资收益。
从年初至10月21日,上证指数大幅下跌62.78%,深证综指下跌63.90%,而多数参与了商品期货交易的上市公司股价跌幅,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不完全统计,在江西铜业、中金岭南等12家参与了期货交易的上市公司中,除特变电工、天康生物及苏州固锝3家外,其余9家股价跌幅均深于上证指数或深证综指。其中,株冶集团及云南铜业跌幅超八成,分别下跌83.02%及82.54%;江西铜业、豫光金铅、中金岭南、云铝股份、华联控股、关铝股份及铜陵有色股价跌幅均超过73%。
从这些公司的2008年半年报中可以发现,截至6月30日,云铝股份商品期货投资浮动亏损已达228.48万元,而上年同期为浮动盈利539.76万元;江西铜业上半年远期商品合约浮亏7787.49万元,减去年初浮盈金额,至6月30日浮亏达5527.83万元;株冶集团上半年套期保值浮亏49.06万元。
在股价下跌的背后,是资金、特别是主要机构投资者资金的撤离。
根据上交所Top View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17日,上证指数所有股票的券基持仓比例为17.25%,比年初下降4.15个百分点。而江西铜业、株冶集团的券基持仓比例分别下降18.51及15.31个百分点。可见,券基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抛售程度普遍较大。
基金的退出,是此类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的最大推手。从年初至10月17日,沪市中基金净卖出1131.66亿元,其中对江西铜业、豫光金铅、株冶集团的净卖出额分别达12.89亿元、0.78亿元及4.78亿元,各占上市公司股票同期成交额的2.38%、0.78%及3.51%。
券商及普通投资者也是主要的助跌力量。券商对豫光金铅、株冶集团及特变电工的净卖出额分别达到0.05亿元、0.03亿元及5.23亿元,仅对江西铜业一家为净买入,金额为1.13亿元。普通席位投资者对江西铜业、豫光金铅、株冶集团及特变电工均呈净卖出状态,净卖出额分别为5.77亿元、0.99亿元、1.26亿元及7.42亿元。
相对而言,QFII及重点私募对此类上市公司态度分化。QFII净卖出株冶集团0.67亿元,净卖出特变电工0.10亿元,对江西铜业及豫光金铅则呈净买入状态,分别净买入0.60亿元及5万元。重点私募分别净卖出江西铜业、特变电工0.63亿元及0.68亿元,对株冶集团、豫光金铅分别净买入0.23亿元及38万元。
综合来看,各类资金大量撤离江西铜业等涉及期货交易的上市公司。其中撤离江西铜业、豫光金铅、株冶集团及特变电工的资金额,分别达到17.45亿元、1.82亿元、6.56亿元以及0.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