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8期:激情设计未来—访阿尔特公司董事长宣奇武
导语:几年前,原任日本三菱汽车造型部部长的涩谷克博来到中国,看望曾任三菱开发本部主任的中国同事宣奇武。 当时,宣奇武刚成立了一家汽车设计公司

激情设计未来—访阿尔特公司董事长宣奇武

几年前,原任日本三菱汽车造型部部长的涩谷克博来到中国,看望曾任三菱开发本部主任的中国同事宣奇武。
当时,宣奇武刚成立了一家汽车设计公司——精卫科技公司(阿尔特公司的前身),在一间租来的破仓库里办公。当宣奇武希望涩谷克博加盟时,他既被对方的创业激情与梦想所打动,又难以接受发差巨大的环境,竟然蹲在墙角哭了。
最后,他从墙角站起来,决定留下。
几年后,当阿尔特因实力提升准备搬离那个破仓库时,这位日本专家却留恋起这个让他充满创业激情的仓库,再次哭了。
如今,阿尔特在中国汽车设计领域声名鹊起,参与了一汽、北汽福田、华晨金杯、陕西重汽、江铃汽车不同项目的设计,获得了巨额的开发费用。而这些,都来自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正向开发。
长期以来,逆向开发一直是我国汽车工业研发的主要方式,通过购买成熟的车型,把样车进行拆解,然后通过设备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测量,取得关键数据,最后依照这些数据把车给仿制出来。采用逆向开发,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省钱。
而采用正向开发,要经过以下几个非常艰巨的环节:概念设计→车辆布置→试制设计→生产设计,在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工作,一步步拉高成本。一般来说,一款全新的车型面世,在国外往往要经过3年的研发准备,20~30亿美元的投入。但这还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经常会出现因先天性设计缺陷,把车召回的现象。
阿尔特就是采用正向开发的方式,先后设计出有“中国版甲壳虫”之称的奇瑞QQ6,又参与了奇瑞的中国第一辆微型MPV瑞麒2以及拥有纯正越野血统的悍虎2汽车设计工作。2008年4月,其设计出一款名为武锋的概念车,亮相北京国际车展,该车具有双门跑车的动感线条与运动多功能车的休闲性。值得注意的是,该车型与宝马、奔驰等国际汽车企业在一个展馆,自然吸引无数观众的目光。
它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阿尔特的创始人、董事长宣奇武先生,出生在有中国汽车城之称的长春,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之后进入长春一汽。1992年去日本九州大学,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三菱汽车技术中心,成为那里唯一的中国籍管理人员。从长春一汽到日本三菱,再到阿尔特,宣奇武始终坚持自己的激情与梦想。
汽车设计,前景美妙
快公司:听说贵公司最早是做中介服务的,为何转型做汽车设计呢?
宣奇武:最初创业时,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借助我在三菱的经验和人脉,为中国汽车厂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后来发现中国本土汽车设计的美好前景,就转型做汽车设计了。

快公司:中国本土汽车设计的前景真是那么美妙吗?
宣奇武:在中国,国内新车型投放速度之快、投放集中度之高,在全球汽车市场都少见。很多国际汽车企业都把最新款的车型推向中国。
在国外,一流的汽车企业聚集着一流的技术人才,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主要是承担整车厂无暇顾及的项目。但在国内,中国汽车企业大部分技术人员,主要把精力放在已投产车型的质量控制、生产支持上,没有精力开发新品。这就给中国本土汽车设计企业带来市场机会。

快公司:采用正向开发,会碰到哪些困难?
宣奇武: 采用正向开发,最关键的是造型设计与工程设计要相互适应,要先设计出图纸,再根据图纸设计生产汽车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的开发设计、组合搭配、振动噪音的改善方案,都要经历多次失败。因此,正向开发需要很多经费。一款全新的车型面世,在国外往往要经过3年的研发准备,20~30亿美元的投入。
此外,汽车企业还要有大规模产量的支持,以分摊成本。即使有产能与核心技术的支持,也不能保证正向开发不会出现问题,即便是丰田、本田这类汽车巨头,召回有设计缺陷的汽车也屡见不鲜。

快公司:既然正向开发投资大、风险高、时间长,你们为何还要坚持走这条路呢?
宣奇武: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益强烈的今天,仿制的出路越来越窄。同时,也限制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会给企业带来品牌价值。因此,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眼光看,必须依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来打天下。
创业就要树立高标准
快公司:在奇瑞QQ6车型成功上市后,一汽、华晨、海南马自达、夏利、陕汽、江铃纷纷成为你们的客户。2007年你们又获得了金沙江、红杉的投资。你认为,除了采用正向开发外,还有什么原因取得这样的进步?
宣奇武:在日本三菱汽车,我从普通工程师做到了开发本部主任。三菱汽车做事严谨踏实的风格让我佩服,在创业时就决定以三菱为标杆,树立高标准。
我刚到三菱工作时,就有自己的实验室,却只配了一名工人做助手,干什么活两人必须一起动手,我心中很不平衡。主管部长对我说:“石头要用五年方能坐热”。的确,经验不是靠别人描述出来的,也不可能从书本里来,必须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获取,慢慢地积累。这是我在三菱的最大收获。
2003年,我们公司注册资金才50万元,员工不到6个人,争取到第一个订单是为奇瑞采用正向开发QQ6,尽管项目被拖延了,但奇瑞老板尹同耀却敢往我们账户上打入3000万元的定金,就是因为对我们的高标准理念和严谨扎实的作风非常肯定。
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快公司:高标准的设计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阿尔特是如何组建起自己的专家队伍的?
宣奇武:刚创业时,我们遇到很多困难,缺乏人才是最突出的。由于人才缺乏,我们只好把拿到的项目分拆外包,质量、时间都不能保证;而汽车设计又关系到未来车型的投放,只好收回来自己重新做。
为了壮大研发力量,我动员以前的大学同学以及国内一汽、日本三菱的同事加入。此外,还聘用了一些韩国汽车业的人才。我与很多日本专家曾经是校友、同事,有感情基础,做事理念一致。他们很多是造型、车身、底盘、试制等各个部门的部长级人物,在三菱汽车工作了几十年,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使公司技术实力大为提升。当然,我后来还招来了一些国内主机厂的技术骨干,

快公司:据我所知,阿尔特搞终身雇佣制,反对内部竞争制?
宣奇武:中国汽车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流失一个关键人才,开发项目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我在打造团队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因为一群精英凑在一块,若不能有效管理就会变成一群乌合之众。
我反对内部竞争,实行事业部内部承包制,对员工搞终身雇佣制。要让大家知道,只有总公司有钱了,事业部才会有钱,个人才有钱。对事业部实施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标准,要部门相互配合,这样工作效率大为提升。这有利于保持团队的稳定性,从而维护设计理念的延续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设计工作涉及了很多部门,各部门不仅各司其职、独立工作,还要讲究分工协作。

快公司:你的事业部设置很有意思,是采用双部长制,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呢?
宣奇武:当我要筹划一个新的事业部时,往往由日本专家负责技术上总体把关,在国内找到懂技术懂管理的人负责事业部的日常管理,就是实行双部长制,由他们组建事业部的队伍。若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就拿出该部门纯利的10~20%作为内部奖励,具体分配由该事业部部长负责,公司只是在财务上进行审核。这样,既提高事业部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与其他事业部更好地配合。

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团队
快公司:与海外的汽车设计公司、国内合资汽车企业、本土汽车汽车设计企业这些竞争对手相比,你们的竞争优势在哪儿?
宣奇武:首先,中国市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尽管国外设计公司开发的车型可能技术相对完善、外观时尚,却不一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而我们更了解中国本土市场,与中国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沟通能力更强,这是天然优势。
其次,跨国公司不支持国内合资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因为这会增加成本。例如,合资汽车企业要想实现一个零部件的国产化,必须征得跨国公司总部的同意,这往往需要1~2年的时间。例如三菱,进入中国市场三年后其零部件的国产率才到60%。这无法锻炼中方技术人员的能力。
第三,国内其他汽车设计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很多是刚毕业的汽车设计专业学生,只能采用逆向开发,靠打价格战维持,这无法满足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
我们在正向开发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得益于我们拥有一个梯队完整、优势互补的设计团队。在造型、车身、底盘、试制等各个部门的部长级人物都是在三菱工作了几十年的日本专家,科长有40几名,聘用了20多个韩国人。这样,由日本人做概念设计、项目企划和最终的质量把关;韩国人负责项目执行;中国人了解实际的工艺水平,保证产品最终的量产化。这种管理模式很适合中国国情。
痛苦而陶醉的追梦人
快公司:作为汽车设计师,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宣奇武:汽车设计是一项艰苦而令人陶醉的工作。最大痛苦就是自己设计的产品没有跑在马路上。在汽车设计领域,设计师往往几年也无法开发出一款新车,许多设计才做到模型阶段便被迫中断,长久下去设计人员就心灰意冷,有些转投其他领域,甚至去做广告设计。

快公司:未来打算怎么实现这个梦想?
宣奇武: 现在,我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想以私募或上市的方式融资,对国内甚至国际上的汽车设计机构展开收购。不过,我们对投资人还是有很多要求的,首先,我们拒绝汽车企业,作为独立设计公司,要为客户提供平等保密的服务,不能厚此薄彼,如果有汽车企业入股,他们作为董事就会插手公司业务;其次,如果其他企业入股,要是他们不懂汽车设计行业,一切也免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