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中构建华尔街新秩序
导语:延续至今的华尔街格局,就是从1929年的空前混乱中开始重建的。

秋天来了,秋意渐浓。今年纽约阴冷的天气,显然让华尔街精英们感慨。持续十来年的好日子正在成为往事,而不确定的混乱和风险,仍然愈演愈烈。更麻烦的是,现在并不是最坏的时光,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而春天,就更是远得让人有些绝望。

此时,大家都需要一些安慰。不只是来自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期望,还在于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发现当下混乱中所蕴含的价值。

我的选择,是翻翻15年前肯?费雪(Kenneth L. Fisher)那本带有很大资料性质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的100人》(100 Minds That Made The Market)。

费雪并不是为2008年的华尔街而作,而只是对过去200多年里,华尔街许多个混乱而重要年代的概述。它以人物为线,分门别类记录了美国从近代以来,历次金融秩序构建与破坏,重建与超越的历史,那些创造华尔街和世界金融历史的重要人物。

拓荒者在混乱中崛起

在费雪看来,华尔街的金融历史,从来不是普通人书写的,而更像是英雄史诗般,或枭雄传奇般,为那些顺应潮流的“资本横野上的拓荒者”所主导。

无论是崛起于欧洲、蔓延至新大陆的神秘罗斯柴尔德家族,或是更具公众影响力的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现代银行业巨头摩根,金融寡头洛克菲勒,还是许多人陌生的现代投资管理之父卡波特、风险资本之父多利奥特、技术分析大家江恩,都具有令人争议的多面性。

华尔街的历史表明,200多年来,金融世界的弄潮儿们,都是“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他们贪婪、奸诈、好斗,可以玩弄亿万资本于股掌,可以为击败对手而不择手段;同时他们又专注、果敢、坚韧、才思敏捷,善于从千头万绪中发现巨大商机,赚取巨额财富。

因此他们从不惧怕混乱,特别是经济与金融的灾难来临,正是他们大显身手之际。越是混乱无序,越是风险丛生,他们的智慧、判断以及赌性都会空前激发,全新的资源整合之道,金融创新之举,常常因此不期而至。他们前赴后继,激烈博弈,不断创造着华尔街新的历史,也让自己成为美国和全球金融史上堪称伟大的市场先驱。

那些仍然活着的“股神”或金融政要,在离开人世之前,都不会进入费雪的视野范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活着的人还会干出些什么事来。

已经成为历史的雷曼兄弟,在1850年创立时,不过是从一个杂货店转向棉花经纪生意。在过去的158年里,作为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公司的成长轨迹,基本上反映了强大的、工业化的美国逐步形成的过程。

在费雪眼里,雷曼是作为“犹太投资银行公司老套的行为榜样”。其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家庭成员为核心,最后雇用外人建立一个持续上百年的巨大合伙公司。高盛和贝尔斯登,都模仿了雷曼的发展模式,并在其后与雷曼共同掘金华尔街。

华尔街历史就是银行史

相对于投资银行界勉强拉长到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银行的历史更长,在华尔街发展过程中,那些最重要的银行家发挥了主要作用,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就是银行史”。

甚至如今最值得信赖的中央银行系统,也是在金融冒险家和城市银行家的争夺吵闹中缓慢催生的。在今天意义上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诞生之前,近现代“央行之父”约翰?劳是17世纪浪荡欧洲的登徒子,挥金如土,招蜂引蝶,并在法国制造了密西西比金融泡沫。虽然他因此声名狼藉,但中央银行的体系构想却通过私生活同样混乱的汉密尔顿传到美国,并在另一位绅士比尔德手上初具规模。但比尔德控制的美国中央银行体系,却在1837年美国经济大恐慌中破了产。

200多年来,华尔街从来就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但真正令上一辈银行家们难忘的艰难岁月,首选1929年的“大崩溃”。美国经济与金融的当代历史,分界于那一年,今天我们仍然熟悉的华尔街格局,也是从那一年的空前混乱中开始重建。比如,1933年《银行法》明确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不得混业经营,证券交易监管体系的创建和SEC的诞生,等等。

在自由与监管相互促进中,我们看到华尔街总是随着下一次新的经济复苏而走出混乱,趋向有序,持续创新,直至积累形成新的混乱,并由此造就新的秩序创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费雪写于15年前的这本华尔街金融人物简史,就是给当下关心华尔街命运者准备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