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良:中国未来金融发展不能因噎废食
导语:

在非理性繁荣时期,人们往往倾向于过于乐观,把数倍乃至数十倍、数百倍的(泡沫式)增长或膨胀看作是决策英明的经济奇迹,而把实体经济的常态增长看作是步履蹒跚的落后模式。

所谓金融危机或金融风暴,通常是指某一经济体或多个经济体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持续和反经济周期的恶化表现。

其主要特征是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持悲观的预期,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危机和衰退,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明显萎缩,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显著提高,社会呈现出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时还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更迭。

从本质上说,21世纪的金融危机往往产生于信用经济规模与投资规模的迅速膨胀,或者说是借助信用投资和金融衍生品工具等金融杠杆而呈倍数放大的虚拟经济,远远背离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模式,并且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承载能力和理性预期。

在非理性繁荣时期,人们往往倾向于过于乐观,把数倍乃至数十倍、数百倍的(泡沫式)增长或膨胀看作是决策英明的经济奇迹,而把实体经济的常态增长看作是步履蹒跚的落后模式。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本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高涨,也带动了本地经济提速,更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从而为他们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面对美国因信用经济膨胀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可能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外资也会如同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那样纷纷出逃,从而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一定的影响,给中国经济带来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仍在高位运转的中国经济来说,或许并不是坏事。这种资本回流可能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此外,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传导的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向外输出的资本有可能纷纷逆转回流,以强化本国或经济利益共同体内金融机构的稳定程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

虽然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压力,但中国充裕的外汇储备资产和过剩资本也面临“走出去”抄底,通过整合/兼并或股权投资,进入享有世界声誉之世界500强企业的良好时机。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不能因噎废食,一旦渡过此次危机,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推动资本项目的全面开放,积极发展信用经济,同时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金融预警和监管机制及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发达和开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将会使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获得持续的增长活力和发展动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