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油企的价格管制难题
导语:

严凯

在美元贬值、OPEC成员国减产,以及炼厂事故、地缘政治紧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4月份以来屡创新高。

7月2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的炼油企业仍严重亏损达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47.9%。

   该协会发布的《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炼油产业的总亏损达到239.24亿元。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一季度石化行业的利润下降了6.7%。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发改委于6月20日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汽油、柴油分别提高1000元。但“调价”不等于“放开”,国内成品油价格依旧受政府管制。因此,两大集团的亏损局面并不能得到根本改变。

炼油巨亏

   上半年石化行业总产值3.07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但利润总额2790亿元,同比增长2.5%,增幅同比回落24.9个百分点。

石油和化工行业连续5年效益保持两位数增长转为接近下降的局面,前5个月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0.04%,上半年全行业利润同比仅增长2.5%。

国际油价持续高涨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中石化。中石化是国内炼化能力最大的企业,占据着国内炼化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它的原油却有80%以上来自进口。

   一季度,中石化原油加工4188.53万吨,同比增加9.57%,这意味着,炼油越多,亏损就越严重。

   业内分析人士称,中石化炼一吨油亏损最高达5000元左右。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曾在香港业绩会上公开称,中石化3月份所生产的汽油每吨损失2162 元,柴油每吨损失超过3000 元。

   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分析指出,中石化一季度EPS 为0.08 元,同比下降65.8%。一季度,中石化实现营业收入3320.1 亿元,同比增加20%,但净利润同比下降65.49%,仅67.01 亿元。

   扣除非经营性收益后,每股亏损0.02 元。不过由于获得了74 亿元的财政补贴,勉强实现每股收益0.077 元。如果刨除此前获得的74亿元国家财政补贴,中石化一季度实际亏损约7亿元。

   与中石化相比,中石油的境遇稍微要好些。“这是因为中石油上游业务的优势明显,自产的原油基本上供给给自己的炼厂,所以亏损状况比中石化要好些。”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说。

   中石油一季报显示,中石油原油产量2.16亿桶,比去年增加3.3%,原油平均实现价87.93美元一桶,比去年每桶53.95美元,大增63%。

   即便如此,中石油一季度财务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根据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的分析,中石油一季度EPS 为0.14 元,同比下降28.6%。净利润为265.19亿,比去年一季度净利润371.36亿元下降28.6%。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中石油在高油价“烘烤”下成本急剧上涨。这种上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国际油价为基准的石油特别收益金的成本付出;另一个则是中石油的实际成本变动。

   石油特别收益金又称“暴利税”, 是指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

   我国从2006年3月份开始征收特别收益金,并规定以40美元为起征点,高出每桶60美元部分国家征收40%。

   上缴巨额石油特别收益金,冲淡了上游业务板块的高收益。中石油一季度营业税金大幅上升148.7%,达288.78亿元。这一数据几乎与一季度净利持平。

   长城证券分析师王刚称,对中石油业绩的巨大影响实际上来自于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特别收益金的提高,此外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也直接决定其成品油的销售收入。

   目前,虽然两大集团二季度财务数据还未公布,但是市场普遍认为两大集团在高油价炙烤下炼油业务亏损将加剧。

   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表示,二季度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维持不变,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急剧增加,预计中期业绩将低于一季报水平。中石油上游业务获益颇丰。但原油特别收益金的收取,使公司上游利润减少了约30%。

应对策略

   由于炼油板块巨亏,中石化从2005年开始获得财政补贴。资料显示:2005年,中石化母公司中石化集团获得一次性补偿100亿元;2006年,中石化及其附属公司获得一次性补偿50亿元。

   2008年3月,中石化再次获得财政补贴123亿元,其中49亿元计入公司2007年补贴收入,74亿元计入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补贴收入。

但相对于亏损额,补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花旗指出,在持续高油价的影响下,补贴对收窄中石化炼油业务的亏损影响轻微。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也认为,财政补贴于中石化来说作用有限,根本问题还在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体制。

4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品油进口税收问题的通知》称,二季度将对中石油集团以及中石化集团部分进口成品油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75%。

根据《通知》,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的进口成品油包括中石油进口的50万吨汽油、100万吨柴油和中石化进口的50万吨汽油、150万吨柴油。

两大集团享有以上优惠政策的公司分别是中石油华东、华南、东北销售分公司;以及中石化销售公司的华东、华南和华北分公司。

目前,我国成品油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率为17%,按当前油价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初步测算,该措施将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返还18.7亿元和25.1亿元,总计约44亿元。

   7月4日,财政部25.1亿元资金终于到中石化账内,中石化内部人士称,对成品油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将有助于减少成品油进口对石油企业带来的亏损,保证国内市场成品油供应。

   但长城证券分析师王刚认为,原油价格走高对炼油企业来说,无疑是强大的经营压力,惟一的出路是上调成品油价格。

   事实上,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一直在努力向监管层“游说”,希望能够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放开价格管制。

   2月份以来,两大集团一直在向国家发改委报告油价上涨导致的亏损。6月始,两大集团几乎每天都会上报相关情况。上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油价上涨导致两大集团持续亏损,并使得两大集团在油品供应和生产上力不从心;第二,油价上涨导致全国很多省份私人和民营企业囤油,寄望于调价牟利。

   在两大集团看来,眼下的国际油价高得实在离谱,提高成品油价格比获得财政补贴更有助于降低炼油业务的亏损。

   此外,两大集团还在争取能够提高石油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2007年度股东大会上曾表示,“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同时公司也正努力促进,希望特别收益金政策能够尽快做出调整。”

   日前有消息称,石油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可能将从40美元提高到60美元,且征收比率会降为10%到20%。

   天相投资分析师赵鹏程认为,如果将起征点从目前的40美元/桶上调至60美元/桶,则石油行业2008年净利润将增加570亿左右,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公司2008年净利润分别增加360亿和120亿。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