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三个“不共识”
导语:

陈兴动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不调谐在于各方没有一个共识,这种不共识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主要是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形势的认识不一致,没有共识。

   现在主要是有两派力量在这里起作用,一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目前中国经济当中的首要问题,另一派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一个增长的问题,增长的问题比通货膨胀可能还要严重。

   这两派问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2005年的时候没有存在这样的问题,2005年只是担心认为经济增长会不会过热的问题,这次是经济增长会不会过冷,就是时速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会不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通货膨胀能不能控制下去,这是与2005年不一样的问题。

   第二个不共识体现在:一部分人认为通货膨胀高,他们坚持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控制下去;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一轮的通胀不可控,为了控制通胀而控制,采取很紧的办法来控制,例如冻结物价,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严重的供应短缺,可能出现严重的电荒、油荒、煤荒等。

   第三个缺乏共识的方面体现在:现在一部分人对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状态正中下怀,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年经济增长速度太快,所以现在降下来一点,也是政府和我们原来期待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人,包括我在内,认为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来讲下降得太快,经济增长速度要降下来过快,就不是要走楼梯下去,而是从窗户上跳下去,可能会摔死。

   这是我看到的三个没有共识的问题,没有共识,宏观政策上就没有统一的决策方向。

   现在由于没有一个政策,加上现在的领导面临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震后重建和奥运,所以领导人的核心力量没有在这个目前的经济形势上,这种争论还是持续下去,可能会造成目前经济形式问题的解决往后推延,这对问题解决是不利的。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到奥运之后,问题就会变得比较严重。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部门的政策出来,这些部门的政策出来后,可能出现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比如人民银行前段时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它只是调了,但是没有给市场一个解释,给市场的概念似乎是反通胀的政策,虽然靶子对准了通胀,但最后却把资本市场打下来了,这就是属于政策没有协调的一个后果,而且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政策不协调,再继续下去可能问题更严重。

(作者系法国巴黎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兼中国首席经济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