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芳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是否需要回到合理的增长率中去?
业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也影响未来经济的调控政策。
很多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从2003年到2007年连续五年增长属于过热。如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在2003年就开始走向过热,其理由是,从2003-2007年,中国的平均增长率为10.7%,在2005-2007年达到11.1%,远远超过该给改革开放到2000年9%左右平均值,明显处于过热。
就此,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刘瑞教授也表示,经济高速增长的问题并非政府要追求的目标,10%、11%不是好的经济增长率。
上面两位经济学家落脚点都是:过高的经济增速不合理,应该让经济增长落入合理区间。
但这种说法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钱津教授无法理解,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在进入消费大众化、农业现代化、中国工业化的阶段,如果意识到中国工业化过程进入了一个腾飞的阶段,就不会对我们过去5年的增长率高感到太高太快,就不会想让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下滑,进入一般的增长率中去。
所有争论的根源是,中国能够接受多少的经济增长率?
10%,9%,8%,甚至4%-5%?
对此,专家和官员们之间分歧很大。一些经济学家说8%以上,有投资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完全可以保持4%-5%的经济增长率。刘瑞教授自己计算,根据中国现有的经济条件合理增长率是9%的水平。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这样描述关于中国增长率的特殊争论: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着高位增长,高位增长中的周期性表现为低于7%的增长就是衰退,高于10%的增长率就是繁荣。
争论肯定无法在短期内达成有效的结果,但国家统计局一位专家的话指明了一丝方向,中国保持具体的11%、10%、9%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会出现短期的大幅波动和下滑。
2008年初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表示:从世界GDP数据来看,经济能够连续保持5年以上两位数高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非常罕见,中国经济发展也不能脱离世界性的规律。
所以,既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能长时间持续,我们现在关注焦点就应该在:中国经济需要花多长时间回落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去,而这些,则依赖于政策调整和政府如何不断优化的经济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