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云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比1-5月份低0.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7.1%,比5月回落0.6个百分点。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初步见效,通胀率的下滑似乎令与宏观调控相关的各监管方都松了口气。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却不容乐观:出口下滑、大批中小企业及房地产企业周转困难。
“是否应该放松信贷闸门,成为管理层的一个新课题。”一位市场人士指出。
有业内人士认为,应对信贷紧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的客户结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实现利差扩大。
信贷回落
就在日前,央行公布了最新的金融机构运行分析。
数据显示,2008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比上年末低1.9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4个百分点。
其中,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4525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仅6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324亿元,同比少增1190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信贷增速放缓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市场利率有所抬升。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07%,比上月高0.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8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08%,比上月高0.2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1个百分点。
尽管信贷增速放缓显示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流动性方面的效果明显,但市场人士认为,其对于经济的杀伤力太大。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考虑到今年以来持续上升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之后,前五个月企业贷款仅仅略高于去年同期企业贷款需求。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以今年前5个月计算,PPI同比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购买工业品和原材料、燃料是企业贷款的主要用途。假定企业贷款全部用于购买工业品,如果要满足去年同期的信贷需求,企业贷款应该不低于16602亿元;假定企业贷款全部用于购买原材料和燃料,要满足去年同期的信贷需求,企业贷款不应少于17097亿元。也就是说,假定企业的信贷需求不变,今年前5个月银行对企业贷款应该在16602亿元至17097亿元之间,而不是去年同期的15458亿元。
从微观层面来看,银行紧缩信贷对中小企业杀伤力最大。由于经济走入下行周期,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也会把资金更多投向大型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外贸企业实际得到的贷款则更加缩紧,生存处境堪忧。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王保东指出,在当前情况下信贷政策应当逐步放松,至少需要结构性调整。
依然从紧
尽管如此,不少经济学家依然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宜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指出,通胀仍是今年首要解决的问题。虽然5月份CPI回落,但研究对回落因素进行分解来看,主要还是季节性因素所致,CPI环比趋势周期项仍然为正,表明涨价趋势未变。PPI也仍然很高,推动物价上涨因素还有不少,如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目前“坚持从紧货币政策还是必要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认为,在国际收支失衡、全球物价上涨的压力之下,从紧的货币政策绝对不能变。但GDP保持全年9%-10%的增长、控制CPI上涨在6%-7%之内是从紧货币政策应掌握的力度。
国泰君安林朝晖表示,6月份投资增速有反弹迹象,预计宏观调控的基调不会改变。虽然GDP增速回落,但仍处于不低水平。在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下,全年GDP保持10%的增速预计不成问题。对于当前的物价形势,他表示,下半年粮食价格走势将是影响CPI走势的一个不确定因素,油价上调对PPI的传导影响预计继续存在。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十分旺盛,尤其是地方上由于刚刚换届,固定资产投资冲动很大,所以不能放信贷,一旦信贷松动,那么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将难以避免。
调整结构
王保东指出,信贷的紧缩对银行利润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从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的贷存比例一直不到70%,而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上升很快。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显示,2008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90万亿元,同比增长18.85%,比上月末低0.84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9649亿元,同比多增15774亿元。
“1-6月份存贷款差额就达到24508亿元,巨额存贷差增加了银行成本。”王保东称。
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博士认为,应对信贷紧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的客户结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实现利差扩大。
温彬指出,首先,调整客户结构,增加基准贷款利率和基准上浮贷款利率的比重。应该适当增加那些处于新兴行业、有市场潜力、在某项产品上具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客户,适当向这些客户进行信贷倾斜,这样既可以获得较高的贷款利率溢价,同时也为今后培养和储备了优质的战略性客户。
其次,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提高利率水平较高期限档次的贷款比重。增加1-3年期贷款占比,不仅可以增加同等贷款额度下的盈利水平,又可以化解当前商业银行自身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严重错配的风险。
第三,调整贷款品种结构,增加盈利水平高的贷款。由于贴现和票据融资收益较低,它们将首先成为商业银行主动压缩的授信品种。另外,在信贷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个人贷款客户而言,公司贷款客户会给商业银行创造更多的利差收入,因此商业银行可能会将部分用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额度转给公司客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