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噩梦止于中国?
导语:

程明霞

不要担心,周先生,放轻松。华尔街正自食其果,欧洲不幸被裹挟,但中国可以暂且隔岸观火——身在美国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日子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要好过很多,不必紧张。

当心,周先生,赶紧未雨绸缪,准备过冬吧!瞧瞧美国经济的萧条景象,瞧瞧国际油价的一路疯涨,中国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身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则认为中国将无可避免地被美国拖累,迎来一段艰难时光。

既要全力抵抗通货膨胀,又要努力维持经济增长,周小川与伯南克现在都走在这么一条窄而惊险的钢丝上。身为全球第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能否免于被全球第一大发达经济体美国的病体所感染,在全球经济一片黑云压顶的阴霾中,延续令人炫目的增长?

你的病毒你感冒?

次债不算什么,出口不算什么, 通胀不算什么,甚至,美国也不算什么。身在华盛顿的盖保德(Albert Keidel)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独立自主的增长源头,美国经济的暂时放缓完全不会影响中国在今年以及未来几十年内持续的高增长。

现任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的盖保德,曾任职于美国财政部负责东亚事务,还曾在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任高级经济学家,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及中美关系。在他新近完成的一份报告《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与虚构》(《China’s Economic Rise-Fact and Fiction》)中,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其实已不再是出口导向型,而是由内需扩张在支撑。

因此,即便中国的出口因美国经济的放缓而下滑,也不至于牵制中国的GDP增长。而且盖保德相信,次债病毒虽然让美国感冒,却不会感染中国经济的健壮肌体。

“将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同时将通胀控制在12%,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动用一切工具来防止通胀变严重。”盖保德告诉本报。虽然承认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高通胀的威胁和高油价的侵蚀,但他声称对中国政府掌控通胀的能力很有信心,因此坚持对中国增长前景的乐观判断。

身在欧洲的邓肯·弗里曼(Duncan Freeman)和盖保德站在一边。他也认为,出口目前对中国增长的贡献已越来越有限,但中国眼下的通胀形势也没有1980年到1990年间那么可怕。他相信,这些因素都不足以拖累中国经济。(下转9页)

(上接9页)

邓肯现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他表示,“美国经济当然会对中国经济有‘一些影响’,但不会‘决定’中国增长与否”。

“美国经济现在只是增长超慢而已,但仍然是正向增长的。”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大使特里·米勒(Terry Miller)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当然仍然是刺激中国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还是你们的国内政策,那才是真正影响和决定中国未来增长的依赖因素”。

你的恶果我的噩梦?

次级债很恐怖,出口很危险,通胀很可怕,油价猛于虎,美国经济这么惨,全球经济也一片灰暗……与大洋彼岸的乐观声音不同,身在中国的经济学家大都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种下的次债恶果,注定会变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噩梦。

与盖保德的观点恰恰相反,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虽然中国的内需增长态势良好,但出口与投资的下滑最终会拉慢GDP增速,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两个轮子都放慢了脚步,马车如何快得起来?

常驻中国的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也站在盖保德的对立面。“滞胀是2008年全球经济的风险,中国也不能幸免……而中国经济减速的风险,首先表现在出口降温。”黄益平近期撰文称。

黄益平与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一致认为,中国面临的增长减速风险已经超越了通胀风险。中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也应该由抵抗通胀转移为保持增长。

但哈继铭对通胀前景的预测比黄、马二人悲观。哈继铭担心,在目前国内国际各种不利因素并存的险恶环境中,中国的决策者们稍有政策闪失,就会控制不住通胀也保持不了增长,结果导致中国经济在2009年一头栽入最糟糕的滞胀境地:低增长与高通胀同在。

在其最新的经济报告中,哈继铭预测,中国在2008年到2009年将不幸面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而通胀持续走高的糟糕局面:GDP在未来两年内将由10%下滑至8%~9%——这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8年来第一次放缓至10%以下;与此同时,CPI会在未来两年内由7%攀升至8%。

摩根斯坦利首席货币分析师任永利(Stephen Jen)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相信中国经济能避免被美国拖累,前提是美国经济的衰退就此止步。但如果美国经济再遭遇一次类似次级债的打击,那中国就悬了”。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就在近日,美国两家最大的由联邦政府担保的房地产信贷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Mac)股价暴跌50%多,接近破产边缘。消息传出,美国外交委员会经济学家布拉德·塞泽尔(Brad W. Setser)撰文称,美国次级债危机已掀起第二轮冲击,曾躲过第一轮次级债病毒侵袭的中国,可能躲不过这第二轮,因为中国官方金融机构在两家公司持有巨额债权。

但当本报询问布拉德对中国市场身处如此大的风险有何政策建议时,布拉德回复本报说:“呃,中国至少还在保持10%的增长,这并不算糟糕……”

任永利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反问:“在讨论中国经济前景之前,我们是否该先定义下何谓‘硬着陆’,8%还是5%?”

怕是连被奉为“货币魔法师”的格林斯潘,都难以把握好通胀与增长之间那个最佳的平衡点。中国和美国要在2008年险恶的经济气候中安全地走过这段钢丝到达平稳的彼岸,需要智慧、勇气,还是只能靠运气?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