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或不成立,下滑已成事实
导语:

孙健芳

在群英荟萃的宏观经济论坛上,如果未成名,谨慎言辞或被忽视。

   在2008年,如果你说中国经济出现下滑,大家只是侧目一下,但如果你说拐点,至少会引起小小的骚动。

拐点判断或早

   早在2005年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就预测,2007年出现经济拐点。但 拐点并不意味着经济会掉头向下,而是增长幅度放缓。

   2005年刘鹤的预测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应,但2008年2月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话引起了小小的骚动,许宪春认为,2007年可能是从2003年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峰值,他的理由是:很少有国家能够保持连续5年以上两位数的增长,中国经济发展也不能脱离世界性的规律。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是“拐点论”的支持者,他从2007年初就表示,虽然宏观经济面的数据尚可,但微观经济中的一些现象开始亮出红灯,新建投资项目下滑就是一个表现。

   “2006年、2007年两年的新上项目平均增长速度是16%,而在这之前则是25%,2003年上半年更是达到70.5%,如果考虑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投资周期,中国经济繁荣顶部应该是2007年上半年。”王建说。

   一些指标已经验证王建的观点。 2007年前三个季度,虽然固定资产投资仍高位运行,但增幅回落,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除了投资外,出口也出现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7月份调整出口退税率后,出口增速从1-7月份的28.6%回落到8-12月份的22.5%;净出口增速更是大幅度下降,从1-7月份的80%回落到8-12月份的23.5%。

   投资和出口减速拖累GDP的增速,2007年第三季度GDP增幅回落到11.5%,第四季度为11.2%。

   中国经济回落已经影响经济学家的预期,2008年初,证券市场周刊对24家机构的宏观经济预测统计,结果是2008年第一季度平均GDP增长率为10.44%,比2008年一季度公布的10.6%低0.16个百分点。

   从数据上看,2008年比2007年第四季度仍在继续回落,经济学家认可了此趋势,5月份北大经济中心主导的“朗润预测”中,15家参加的机构预测第二季度经济平均增长率仍是10.4%,比一季度实际增长率要低。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增幅10.1%。如果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计算,中国至少有一年时间出现经济增长率下调的局面,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刘瑞教授说,中国经济增长最好的10年已成为过去,中国经济的“拐点”从2007年第四季度就已开始了。

   不过,这种看法却被多数经济学家反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钱津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只是在几个波峰和波谷之间”。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表示,“只有经济明确出现长期下滑的趋势才能称为拐点,但现在时间还不够。”

下滑已成事实

   虽然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不喜欢中国会出现拐点的说法,但他同意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峰已经过去了,目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方向是往下回落。

   他的理由是:投资方面,第一、二季度名义投资方面虽然没有变,但是实际投资增长比较低;出口方面,剔除一些不可比的因素,再考虑人民币升值反应,出口增长也是比较低的;消费方面,前期的经济放缓影响着后期的消费。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经济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3%,进出口同比增长25.7%。

   虽然上半年数据符合前期宏观调控的预期,但诸建芳仍担心,“因为经济增长率是从12%往下走的,所以这个数额是比较低的。”

   诸建芳观点被法国巴黎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兼中国首席经济师陈兴动认同,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会走向偏冷。“虽然说生产法计算的增长还有10%左右的增长,但是从支出法计算方法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已经下降得非常大,而且有些过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信息印证这些担心并非多余。(下转5页)

(上接4页)

7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杨涛用美国经济先行指数和中国经济先行指数分析来两国经济的相关性,他发现在1998年之前,两国经济的相关性很小,但1998年后开始密切相关,现在美国经济下滑的趋势没有改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会随之继续下滑。

   7月17日,在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当天,摩根斯坦利中国经济学家王庆将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从9.5%下调至9%,之前雷曼兄弟已将2008年GDP增幅从9.6%下调为9.5%,很多悲观者认为2009年GDP增幅会到8%以下。

   的确,一些经济指标在不断发出预警信号。

   6月初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相比4月下降5.9个百分点,6月份又比5月份下降1.3个点,这意味着在未来几个月内,出口增长可能会继续减速。

   7月初,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显示,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小幅回落,这意味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继续下行。

   “我们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已经恢复到过去改革开放30年的水平,其原因就是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

   黄金时代开始离去,“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三季度至2009年都将减速。”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说,未来的中国经济能否缩短经济下滑的时间和降低经济下滑的程度,外部依赖于美国经济未来能否快速摆脱低谷,内部则看中国决策当局的调控智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