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6月份增长16.0%),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16.4%,二季度增长15.9%。从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回落2.2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3.8%,回落2.6个百分点。
尽管工业生产增速减缓,但是企业利润仍在继续增长。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如剔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4%,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
不过,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还存在诸多变数。据统计,国际石油6月份能源价格环比还在继续上涨。其中石油上涨7.2%,煤炭上涨19.9%,非能源价格上涨1.4%。这些都会让未来不同行业的企业感受苦乐不均:一些燃油消耗量较大和运输企业受到直接影响,以天然石油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制造业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上游油气开采业利润剧增,而原油加工的石油炼化行业则承担亏损;一些新能源替代行业将获得发展机遇,成品油价格的上调造成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业等成本的上升。
在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回落之时,“过冬”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家开始考虑的生存方式。高利润是否还将伴随下半年的中国企业?又或者一些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坠入亏损的深渊?不论怎样,可以确信,决定企业命运和它们“钱袋子”的不只是经济大势,还有其自身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