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红
喋喋不休的“热钱之争”也许该暂告一段落了,6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幅度可能发出热钱转向的信号。
6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仅增加119亿美元,而当月中国海关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贸易顺差达213.5亿美元,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达96.1亿美元,而扣除此两项后,6月外汇储备余额增长为-190.6亿美元,得出的结论是资本流动为净流出。
119亿美元,是自2006年2月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最少的一个月份,热钱开始转向了吗?
生意清淡的外资公司注册
“哎,别提了,再这样下去就该关门大吉了。”一家工商企业注册公司的老板抱怨说。
原本他公司业务收入中有很大一块来源于外资企业注册服务费,但近来每况愈下,门庭冷清,外资公司注册业务几乎停摆。究其原因,一大半是受制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日益严格的外汇管控,让欲假借贸易之名套现的外资“住手”。
在过去,这家中介公司办理的外资公司注册业务中,有一半不是真实的贸易,而借在中国设立外资公司之名,将外汇注入中国境内结汇后,用于投资中国的房地产与股市。
“注册外资公司最火的时候是2006年底及2007年上半年,注资资本少则300万元,多的超过千万元。”一位知情人士说,“这些资金在当时急于要进入中国境内投资房地产和股市。”
但是,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类似伪装外资公司的注册日渐减少,一方面是国家外汇管制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有中国经济不确定、国内股市持续低迷以及房地产市场逐渐失去吸引力的原因。
“与此同时,可能受到签证从严的影响,其他目的外资公司进来的也在锐减。”上述知情人士说。他解释,希望进来进行资本套利的人士一般来自中国香港、马来西亚一带。
“类似这家中介公司的情况在北京其他注册中介公司中也同样存在。”上述注册公司老板说。
此现象诠释的事实是,有很大一部分热钱存在于外资公司与银行体系之中,国家统计局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在到位资金上,利用外资前5月下降了3.5%;而商务部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达42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5%,其中有70%的新进外资进入实体经济时选择独资方式。“两个数据之间的背离走势表明,相当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并未进入实体领域,而是乔装之后转成了热钱。”分析人士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界对热钱具体规模众说纷纭,诸如5000亿美元、1万亿美元、1.75万亿美元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存量规模为3000-5000亿美元的热钱还是得到了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将热钱定义为长期投机性外汇。按其定义与统计口径,目前的热钱规模在4800亿美元左右,折算成人民币为2-3亿元。“房地产或股市容不下这些热钱,房地产去年销售额共3万亿元,而二级市场只有6000至7000亿元,可想而知,股市与房地产装不下那些热钱。”
或许这其中还暗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一开始,热钱借外资企业之名进入中国投资房地产与股市,而当房市与股市疲软时,已进来的热钱退回其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银行账户,并趴在其基本账户上,享受“利差”与“汇差”的收益;另一种情况是,见“势”(人民币升值预期回落)不好的投机资本索性不进来。
若按照人们常用的“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的方法来估算“热钱”的话,119亿美元减去中国海关公布数据6月贸易顺差213.5亿美元再减商务部公布数据6月引进外商直接投资96.1亿美元,得到的结论是当月资本净流出约190.6亿美元。
而从外资公司注册锐减到6月份的资本净流出,热钱流向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热钱不热”
“人们争论热钱多半是因为其关乎股市与房市,6月份的数据表明热钱已经出现拐点。”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告诉本报。
谢国忠认为,尽管单月数据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但至少出现的迹象是热钱流入减缓,接下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回落,或许应该担心热钱的流出了。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外管局对资本的流出极为关注,正拟定针对资金双向流动的更为严厉的相关政策。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在其研究报告中分析则称,6月外汇储备增长仅119亿美元,与6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关——央行要求大部分商业银行以美元缴纳准备金,因此,商业银行需在外汇市场上购买美元,但这部分外汇资金并不计入央行外汇储备。
无论如何,“事实是热钱降温了,紧接着可能就会外流,”谢国忠强调说,“之所以热衷于谈论热钱,也许不排除利益方借此炒作——画饼充饥,再将大量中小投资者带进股市。”
另外,在谢国忠看来,即使热钱增加也不会进入股市或房市,“热钱持有者大部分是香港、台湾等地的华人,他们很清楚目前股市与房市的现状。”
“再来炒作热钱话题已无意义,热钱已经不热了。”谢国忠说,所以他首先认为过于陷入热钱的争论是不合适的,这容易分散对经济全局的注意力,如果目前热钱广泛存在于外资企业与银行体系之中,热钱是可以监控的,不会在一夜之间撤离或进入,其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与吸收才会逆流。
再者,他建议不妨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以前认为流动性过剩是个大问题,现在受累于美国次贷危机,国际经济局势可能由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中国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去缓冲国际流动性压力显得很有必要。
至于热钱趋势,谢国忠认为,2007年就体现出热钱流入与流出双向规模都在增长特点的态势,现在也是如此;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东南亚国家金融形势的不稳定,如果热钱大量从这些国家撤离,情况严重时,难免会拖累中国;对此,中国政府应该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