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成本激增 航空业自救
导语:

刘伟勋

7月初,澳门航空公司向大股东中国国际航空公司(601111.SH,0753.HK,简称“国航”)发出“求救书”,要求后者联合其他股东为自己紧急注资,以避免被清盘的噩运。

   因油价高企,已成立14年的澳门航空首度出现巨亏,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突破2亿澳门元,超过公司注册资本4亿澳门元的50%。按照澳门法律,如果在60天内未能获得股东注资,公司就将被解散或削减资本金。

   澳门航空是遭受高油价重创的全球航空业中最新一家因不堪重负而陷入危机的航空公司。中国国内的航空公司尽管处境稍好,但同样被飞涨的油价和激增的燃油成本压得气喘吁吁。

   经过6月20日和7月1日的两次最新提价,目前国内航油零售价格已达到创纪录的8740元/吨。尽管各大航空公司紧随其后上调了燃油附加费,但它们仍需自己消化一半左右的新增燃油成本,同时还要面临需求回落、客座率下滑等一系列严峻挑战。

重压

11天之内接连两次大幅提高航油价格,让国内航空公司本已吃紧的飞行之翼更加沉重。

   7月1日,在国内航油供应中居于垄断地位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宣布,将第三季度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上调720元,从上季度的150元增至870元。此前的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国产航空煤油出厂价上调1500元/吨,由5950元/吨调整为7450元/吨。

   这两次提价后,国内航油的零售价格已从6520元/吨飙升至8740元/吨,34%的涨幅和调整后的价格,均创下了国内航空运输业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按照2006年7月开始实行的定价机制,国内航油零售价格由国产航油出厂价、航油公司进销差价和综合采购成本三部分加和而成。其中,综合采购成本主要取决于上一季度国内外航油的价差,以及中航油的进口量。这一数字每季度调整一次,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上调和下调210元、80元。

   目前,我国民航业每年的航油消耗量约为1100万吨,此次航油零售价格提高2220元/吨后,粗略估算2008年下半年全行业将新增122亿元的燃油成本,这一数字与国内航空公司2007年的利润总额大体相当。

   国航、南航、东航等规模较大的几家国有航空公司,成为油价飙升的主要“受害者”。航油成本已占到这几家公司总成本的30%-40%。据中信证券分析师马晓立测算,7月1日实施调价后,国航、南航、东航2008年净利润将分别下降3.9亿、5.9亿、4.2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下降0.03、0.14、0.09元。

   而规模尚小、资源有限的民营航空公司,油价飙升使其日益感受到沉重的生存压力。一位民营航空公司的高层告诉本报,国内供油渠道单一,航空公司没有选择,也很难操作期货。同时,上升的燃油成本也无法全部转移给乘客,民营航空公司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过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航空公司相比,中国大陆的航空公司还算幸运,因为涨价后的国内航油零售价,仍略低于国际航油市场价格。由于油价高涨,最近半年时间内,全球已有20多家航空公司停业或申请破产保护,更多的航空公司则在2007年短暂盈利后,继续跌入亏损的泥潭。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6月初表示,今年全球航空运输业将整体亏损,如果油价平均106.5美元/桶,全行业将亏损23亿美元;如果油价平均135美元/桶,全行业将出现61亿美元的亏损。

   2007年全球航空运输业的净利润为56亿美元,这是该行业2000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应对

   燃油附加费的接连上涨,终于让航空公司松了一口气。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发出通知,从7月1日开始,将800公里以下航段的燃油附加费由每位旅客60元调整为80元,800公里(含)以上航段由每位旅客100元调整为150元。

   紧随其后,各航空公司纷纷大幅上调了国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7月10日开始,国际短航线,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航线,每位旅客每航段燃油附加费由420元增至550元;国际长航线,如中国与欧洲、美洲、大洋洲之间的航线,每位旅客每航段燃油附加费从800元人民币提高到1100元人民币。

   至此,从2005年8月开始征收的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已经达到几年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一路攀升的燃油附加费,仍然难以全部抵消航空公司新增的燃油成本。一位航空公司的高层表示,此次燃油附加费上调后,可大约覆盖50%的燃油成本增长,其余部分仍需航空公司自己消化。

   事实上,几年前,原本“财大气粗”的航空公司就已开始精打细算,在减少燃油成本上下足了功夫。它们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飞机上配备的刊物和餐食,安排航班计划时使航线、客流量与机型相匹配,飞行员利用技术手段减少航路油耗,停飞一部分亏损航线或减少航班等。

   这些手段确实为航空公司节约了不少成本。民营奥凯航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捷音举例说,航班上每个座位减少一本航机读物,整架飞机就可减少大约180千克的重量。在飞行中,1千克重量每小时耗油0.042 千克,以每架飞机每天飞行10个小时计算,每天可节省75千克油,每年可节约28吨油,折合人民币18万元。

   高油价也迫使航空公司加快了飞机更新的步伐。例如,拥有数百架飞机的德国邮政全球网络计划到2020年,把自己90%的飞机更新为更加节油的新型飞机。该公司公共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执行副总裁Monika Wulf-Mathies对本报说,尽管更新机队会花费大量资金,但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考虑,使用新型飞机不仅能降低燃油成本,还能减少噪音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更为有利,能帮助公司产生商业回报和社会效益。

   已经运营中欧航线20年的芬兰航空公司,几年前就开始在国际航线上使用最新一代的空客飞机取代老飞机。据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克瑞斯特·汉兰德介绍,芬兰航空公司还通过套期保值,对公司60%的航油进行了对冲,使燃油成本大幅降低。

   目前,国内航空公司也已尝试使用套期保值等市场化手段减少燃料成本,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国航。国航2007年进行套期保值的油量已占其国际采购油量的50%,这一数计今年有望增至100%。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