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云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下行周期,从紧的货币政策被逼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7.5%,贷款利率达到7.47%;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6.8左右。据传言,商务部多次向国务院报告,长三角、珠三角为数众多的中小出口企业处于破产边缘。
商业银行开始担心风险失控。
他们宁可把资金廉价地借给那些具有国家信用的大型国企,也不愿意借给那些更加有效率的民营企业,他们还对一些出口企业、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关闭了信贷大门。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经济下滑时,银行坏账率会大幅攀升,国内商业银行对此类教训也心有余悸。
资本市场再次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
9个月内A股已从6124点一度缩水58.1%,中国股市从人人都是股神的时代坠落到退潮之后的无神时代。
2005年以来,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投资信心,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正在帮助投资者将钱投向那些更有效率和前景广阔的企业中去,但受到政府干预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在股市配置资源的功能正在减弱,诸多被爆料出来的黑幕、似是而非的传言令投资者的信心再度受到打击。所以,尽管股票价格跌幅已经很大,但投资者依然担心企业利润率的下滑会将股市的估值继续压低。
那些以投机为目的的金融资本在做什么?
他们站在中国大的门口,盯着人民币的价格,总想着捞一笔就走,这也增加了金融系统潜在的危险性。近日有诸多专家指出,在把应对通胀作为首要任务的基调下,短期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有必要坚持。
现在,人人都在问一个问题:金融市场将走向何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撰文指出,从政策基调看,货币的大幅度对冲以及信贷的控制,只能是权宜之计,政策操作的重点,仍然是推动结构改革、促进结构调整,这将成为通胀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