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的投资给山东德州市的经济起飞带来了希望。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5条国道、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
“从我们市里的角度说,建设高铁项目,可以增加就业的人数,以及餐饮行业也会因此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经济增长。”10月29日,山东省德州市发改委铁路办袁科长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袁科长表示,建筑业、服务业、建材业、房地产业、运输业都会因此受益。
资金筹措难题
据德州市发改委铁路办袁科长介绍,今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开工,但是拆迁工作从今年1月就开始了,那时施工单位就已经进驻德州项目部。
目前,京沪高铁项目投资是合资的方式,是铁道部和地方政府合资,模式是地方政府以征地拆迁费用的方式入股,山东省现在是由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出面筹集资金,资金预算山东境内是50亿元人民币。
袁科长表示,后来市场物价上涨,材料的费用也随之上涨,远远超过50亿元人民币。“现在拨款也不是一下就拨到地方了,由于本身没有那么多钱,山东高速集团公司分批分次筹集资金。他们通过发行债券和向银行贷款,一期期地筹集资金。”目前还在投资阶段,虽说投资50亿元,但目前资金还没有到位。
“随着工程进度一步步逼近,目前主要是拆迁阶段,资金通过省里下拨到市里,或者说,我们通过一些程序,一级级往上要,用于拆迁费用。”袁科长说,“现在资金也没有全下来,只到位了一小部分,只能等全部拆迁结束,开始弄土石方和路基时,我们才能知道征地拆迁的费用是多少。”
“摆在工程面前的是一个筹资的难题。”据袁科长介绍,京沪高铁在德州市区还有桥梁和路轨,也需要费用,但这部分费用由铁道部筹集资金,这部分有多少,还不知道。
他说,之前搞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有预算,但是预算因为工期太长,随着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工程费用也随之上涨,预算也是持续上涨,所以我现在给你的预算数字也可能因为工程太长,而有变化。
“所以你问我,我们市范围内的投资有多少,我还真是没法给你具体数据。”他说。
打破铁道部投资垄断
袁科长表示,铁道部的那个2万亿元投资是个中长期的投资,除了自身的力量,还需地方政府的协助和投资,以及一些独立的投资方,这次投资的机制有改变了,过去是铁老大,都是他们一统天下的,建完以后,运营由他们统一调度,地方没有发言权,以后这种机制可能会慢慢地被打破,现在京沪高铁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地方政府有投资后,以后可以慢慢地参与管理,入了股以后,可以分红,也可以参与管理。可以说,“国家下决心攻下最后一个垄断的堡垒,但国家能不能放弃这个堡垒,还是不知道。这方面一些专家和行业人士都在论断这个模式,只是各有各的说法。”
虽然在投资上打破了垄断,在施工建设上则很难。据袁科长介绍,高铁建设,国家投资占大头,全球招标,但胜出的像中铁一局和中铁二局都是“国家队伍”,地方上插不上手,建材等方面都是铁道部招标,从这些方面来说,地方政府受益不是特别大,因为都是统一招标。
根据最新消息,为拉动内需保增长,10月29日的山东省铁路建设会议传出消息,未来8年,在铁道部支持下,山东省将总投资1500亿元,新建改建约3800公里铁路,形成“四纵四横”铁路运输格局,实现铁路现代化。在1500亿元投资中,铁道部将投资70%,其余将采取发行债券或以推动地方投资主体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同时还欢迎各种形式的资金参与。与此同时,山东省还表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将优先考虑采购省内企业的钢材、水泥等产品。
地方拉动效果较慢
袁科长介绍说,像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只是就征地这块加入投资,为高铁建设在地方扫除一些障碍,为高铁建设服务,创造有力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对地方上影响有限,可能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会比较大。
地方政府主要是协调工作,征地拆迁,不能马上带来很多好处。
“对地方政府来说,建成以后,也会带来一些好处。”袁科长说,高铁建成以后,可以带动德诚区的发展,德诚区在我们城市西北方面,呈扇形,只有50多万人口,整个德州市有500多万人口,有小磨拉大车的现象,所以德州市政府有意征地扩大城区,在征地过程中,高铁项目进驻德州市,站址规划在开发区,位于德诚区的东侧,高铁项目建成以后,以德州高铁站为中心可以把人流、物流等吸引过去,可以辐射开来,达到扩大城区的目的。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高铁项目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确定了,只是现在重新被拿出来说而已,拉动经济效果怎么样还不好说,因为要发生也得明年下半年以后,比较慢。单从贷款的角度看,就京沪高铁项目来说,他们的贷款条件目前还不够,要想贷款,首先得有30%的资本金,然后70%通过银行贷款,但现在他们的自有资金还不够资本金,所以还不够资格从银行贷款。因此,对于银行来说,京沪高铁项目不见得是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