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差万别的危机,千篇一律的药方
导语:危机是多样性和偶然性的,而非经济模型给我们描述得那样单一和刻板。

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国家是相似的,而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我读完《惩戒: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书的最大感受。

什么是幸福的国家呢?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这类国家是经济基本面良好(尤其是政府没有严重的财政赤字),汇率没有显著偏离基本面,而且实施了最严格的浮动汇率制(自由浮动)或最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货币局)的国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类国家不太可能遭受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

哪些国家容易遭受冲击

典型的容易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是什么样呢?

第一,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本面通常有问题,例如严重的财政赤字,政府、企业和银行之间暧昧的三角关系,商业银行的资产存在严重的币种错配和期限错配;第二,这些国家实施了中间汇率制度,即介于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货币局制度之间的盯住汇率制或爬行盯住汇率制。

一旦这些国家的货币在投机资本冲击下面临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通过出售硬通货(外汇储备)的方式来稳定本币汇率。

有问题的基本面决定偏离基本面的汇率迟早是要进行调整的,而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是有限的,因此只要投机资本算准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可能长期维持本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那么通过冲击该国货币就有把握赚得盆满钵溢。

以上内容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10年以来,经济学论文和相关报道竭力灌输给我们的东西。

而《惩戒》一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给我们描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受害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或者这些国家应对危机的不同行为导致了危机的发生。危机是多样性和偶然性的,而非经济模型给我们描述得那样单一和刻板。

各自的经济问题

泰国的最大问题在于,投机者冲击泰铢市场初期,泰国央行进行了大量的短期掉期交易来捍卫泰铢,即当前用泰铢换来美元进行市场干预,而几个月后用美元换回泰铢。

执行此战略的泰国央行认为投机者的攻击行为是暂时性的,一旦危机平息后就能够完成掉期交易。但是事与愿违,持续的投机行为使得泰国不得不把绝大多数外汇储备用于外汇掉期交易的平仓,从而最终因为外汇储备的浩劫而陷入危机。

印尼的危机是IMF根本没能预测到的。IMF最初对印尼提供援助,是为了预防泰国金融危机的蔓延。但是在IMF制定贷款援助的过程中,发现印尼存在严重的裙带资本主义。当时的总统苏哈托的亲戚和亲信控制了该国的银行体系,该体系内存在大量的贷款。出于个人私利,苏哈托不愿意采用关闭问题银行的方式来实施改革,IMF和印尼政府之间的争端给了国际投机资本可乘之机。

韩国是东南亚危机国中基本面较为健康的国家,唯一严重的问题是该国银行和企业举借了大量的外国短期贷款。一旦外国银行同时要求偿还贷款,韩国银行和企业就面临偿付危机,在1997年圣诞节,美联储通过成功地劝说华尔街商业银行对韩国贷款进行展期,而帮助韩国最终从金融危机中脱身。

俄罗斯国内的寡头经济非常严重,然而最大问题在于俄罗斯发行了大量的短期国库券。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短期国库券的利率不断提高,甚至达到100%的水平。以至于俄罗斯政府的财政支出有一大半必须用于支付短期国库券的利息。

由于短期国库券的持有人过于分散,美国财政部和IMF很难通过要求债权人展期的方法来避免危机的发生。

巴西的危机,则应该归咎于自以为是的新上任的中央银行行长身上。他刚愎自用地拒绝了IMF提出的迅速提高利率的建议,也不同意IMF总干事康德苏实施货币局制度的提议,最终使得危机进一步升级。巴西危机解决的契机是政府新任命索罗斯基金中的一位高管出任央行行长,最终赢得了市场的信任。

解救金融危机的药方

尽管受害国的不幸千差万别,但是IMF提供的药方都是千篇一律的,就是财政方面政府应该加税和缩减开支,货币方面政府应该大幅提高利率,汇率方面应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IMF的理由是这样能够迅速挽救投资者的信心,减少资本外逃的规模。但是在这些国家陷入危机期间,强迫这些国家采用强烈的财政货币紧缩性政策,利用抑制总需求的方式来平衡国际收支,这对于危机国的福利造成了严重损失。危机国是通过内部伤害来换取外部平衡,从而获得IMF的援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事后危机国对IMF的做法颇有微辞。

无论是上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不负责任的国际贷款者和投资者(在书中被称为电子游牧族)的非审慎行为,以及一旦风吹草动后电子游牧族们争先恐后地逃离危机国,都推动甚至放大了危机。

因此,由电子游牧族和受害国共同承担风险和危机成本,这应该成为金融危机的解救原则之一。只有这样,IMF提供的援助才不会被完全用于偿还电子游牧族的投资,电子游牧族的投机行为才会变得更加谨慎。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