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投资者报》记者提及他每个月都会给全球员工写一封邮件,并问及最近一个月邮件内容时,邓肯·尼德奥尔(以下简称“尼德奥尔”)在45分钟的采访过程中,露出了唯一的一次微笑。
显然,始于去年中期的次贷危机所带来的连锁冲击,让这位全球最大交易所集团——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感受的压力太大了。以至于11月4日下午5点半至6点15分,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酒店和中国记者面对面的整个时间段里,几乎所有的对话都充斥着他怎样感受危机、如何化解危机等等。
这,自然难让尼德奥尔笑容满面。
年轻
相比前任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现年49岁的尼德奥尔更年轻,也更有活力。甚至从外形上看,尽管尼德奥尔试图恰如其分地演绎华尔街金融家让人产生的“稳重”、“可靠”之感,然而,那一身黑色条纹西装,深蓝间白花纹领带,依然被他穿出颇具好莱坞明星的架势。
与塞恩一样,尼德奥尔也出自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2007年4月,当纽交所与泛欧交易所合并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所集团之时,尼德奥尔来到了纽交所。
几个月后,随着塞恩离开华尔街11号前往美林证券另谋高就时,尼德奥尔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座拥有215年历史的交易所的新掌门人。
但尼德奥尔的上任真是生不逢时。在他上任后,几乎没有中国大型企业到纽交所上市。随后,金融海啸来了。
真诚
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尼德奥尔的真诚显得难能可贵。
在“金融海啸”冲击致使纽交所IPO(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最近几个月几乎陷于停滞的背景中,尼德奥尔这一次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呼朋唤友”,邀请中国企业尽快前往纽交所上市。相反,他竟然明确告诉《投资者报》,现在IPO市场整体估值过低,有计划前往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可能再等一段时间更为合适。
而他也坦诚地告诉记者,其实,这次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他原本有很多理由可以取消。
最终决定履约而行,并在每月一封写给集团全球员工的邮件中,尼德奥尔毫不吝啬地着墨告知旗下同仁,自己将在中国度过一周,目的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这次到中国来,说明了真正优秀的公司需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当然,他最新的群发邮件不仅仅是这一点内容。尼德奥尔自诩这个月的邮件信息非常丰富。内中既包括10月份市场表现回顾、第三季度财务数据分析等,更有当前所有金融企业、实体企业都希望了解和探讨的2009年经济前景展望。
“巴粉”
更关键的是,还提到了巴菲特。
尼德奥尔显然也是“老巴同学”的“粉丝”,他告诉《投资者报》,自己在邮件中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话与员工共勉——当你身边所有的人都非常担心时,你要注意机会,因为往往这个时候,机会就会出来。
采访过尼德奥尔的记者,普遍感觉这是一位反应很快、语速很快的企业领导者。听提问时,笔记也尤其记得认真。45分钟的简短见面,尼德奥尔面前的白纸上,已记满整整一页提问笔记。
尼德奥尔典型的美国风格也让人印象深刻。
接受完记者采访后,尼德奥尔当晚还在美国大使馆与美国驻华大使共同举办晚宴,邀请四五十家中国公司交流。为了让自己在大型社交活动面前保持风采,尼德奥尔临走时,不忘剥开一颗薄荷糖清清自己的口腔。这个动作,宛如他端着咖啡、拿着一瓶依云矿泉水走进国际俱乐部会场一样,随意,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