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 保险业的“风投商”
导语:

 

2008917,当胡义南和林克屏再次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将携手成为彼此事业的一部分,而不再各自以保险业的中介大佬与职业游侠之间的遥遥相望。 

两个人签订了一份震动保险业界的协议,胡义南代表泛华保险集团(下称“泛华”),向林克屏注册成立的北京泛华大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大童”),注资2.2亿元,占有大童55%的股份。 

事实上,对于过去长期处于低资本运行的保险中介行业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泛华保险为什么会与职业游侠签这样的协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商业模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行业分析:困境催生变革者 

保险中介,说白了就是保险行业的批发商与销售者,长期以来在保险公司的销售缝隙中生存,在行业中地位卑微、规模不大,小到几乎不引起人的注意,使处在这个群体中的企业们,在他人目光的不屑之下,多少都学会了一些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 

 

在中国,各大保险公司都习惯于自己开展销售业务,建有庞大的代理人队伍,保险中介公司只占有6%的保险市场份额。然而在欧美国家的保险领域,却分明是另外一幅景象:中介公司包揽了50%甚至70%以上的保险销售,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占据相对主动的位置。 

在中国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们单一的产品资源、庞大的运营成本越来越是羁绊发展的枷锁,而对于客户而言,更丰富的产品、更中立的导购、更细致的服务也越来越不能得到满足;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们,面对无止境的业绩考核压力、日益加剧的同业竞争、无法解决的代理人归属感以及客户多元化需求与单一公司产品服务局限的矛盾,大多开始考虑另谋出路;而保险中介们,产品受制于人、资本不屑一顾、人才凤毛麟角同样陷入一个难以在产业链中形成正向累积的困境。 

如果产业链上各个角色都开始痛苦,那么肯定是行业的游戏规则出现了问题。泛华保险在分析了中国保险市场与欧美国家对比之下的行业环境差异和结构性失调以后,察觉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保险中介必将壮大,保险业“移民时代”即将到来。 

商业模式:后援平台+个人创业 

泛华保险能够吸引海外投资者的核心商业模式,同时也是长久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战略,就是“后援平台+个人创业”。 

在泛华保险的商业模式中,泛华保险不是服务终端的消费者,而是服务于代理人和经纪人等保险中介的从业人员。 

泛华与各保险公司总部统一签订保险产品并可以保证高比例的佣金,然后建立起强大的平台,来承载保险中介企业和代理人、经纪人需要的产品、培训、IT、财务、服务等支持。通过这个平台,泛华保险切入到保险产业链中,连接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扮演大分销商的角色。 

而面对保险业界被吸引而来的创业团队,泛华保险还扮演保险业界的风险投资商角色,以“股权激励”的方式采用合伙制对保险销售团队进行风险投资、鼓励创业。 

基于“后援平台+个人创业”的商业模式架构,加上“成本领先”的产品平台优势和“股权激励”的合伙制扩张要素,泛华保险似乎找到了打通保险行业经脉的金钥匙,迅速在保险行业点燃了早就蠢蠢欲动的“移民”之火。短短一年时间,泛华保险吸引各大保险公司的总监们建立了50个创业团队,随着泛华的销售网络快速覆盖全国的15个省市,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创业者加盟。 

在保险行业中,浩浩荡荡的保险精英大军正在聚集在泛华保险打造的平台上,林克屏显然不是最后一个,但是无疑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代表。林克屏年仅28岁时就已经是湖南省永州市副市长,在人生最得意时,弃官加入平安保险,其后加入新华人寿,一直做到主管销售业务的副总裁。林克屏对保险营销的把控简直出神入化。在新华人寿最为动荡的时刻,他一人狠抓营销业务,仍然能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实现300亿元的年营业额。 

林克屏的经历虽然具有极为个体的特性,但是以林克屏身后浩浩荡荡的保险大军为参照,林克屏又成为保险代理人向中介移民大潮中浪尖的弄潮儿。 

保险代理人们是最具梦想的群体,事业和财富时刻是同仁们彼此激励的终极性话题。然而,难以放弃的累积续佣、客户资源、产品经验和难以企及的产品来源和创业资金,无一不是创业路上难以逾越的路障。而泛华保险要想吸引保险代理人的加盟,上述问题必须全部解决,而后援平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在后援平台上,泛华保险以总对总的优势,与各个保险集团总公司进行议价,取得最广泛的产品资源和最具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搭建起产品、培训、管理、IT、财务、数据、服务等涵盖保险销售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平台,为保险公司节省了运营和管理成本,为保险中介提供强大的后援支撑。 

企业业绩:两年时间的“核裂变” 

泛华保险迅速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从新商业模式的确定,到成功上市,以及更大规模地引导行业的变革浪潮,泛华保险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初步完成了保险中介创世纪旅程。 

“后援平台+个人创业”作为商业模式的两个核心要素,正在推动泛华保险以“核裂变”的速度往前发展,截至20088月,泛华保险已经拥有40多家保险中介企业和2万名保险代理人队伍,并预计3年内完成覆盖全国23个省市的销售网络布局。2007年泛华保险的销售总额达到了4.58亿元,而这还是在当年年底的上市助推作用产生效力之前的业绩。 

进入2008年,泛华保险借助资本市场融得的16亿元,加快了企业并购的步伐,吸引保险代理人团队参与创业的动作也越来越大。在规模化的前提下,创业团队向合资公司转变的成果也逐步开始显现。20089月,继此前成立的近30家合资公司之后,又先后有魏骏、陈远智带领的四川眉山创业团队和涂超凡带领的福建莆田创业团队通过了泛华保险的阶段性考核,成立了合伙人制合资公司。 

据泛华透露,现阶段泛华保险主要通过销售保险产品而获得应得的收入,但这仅是当前泛华阶段性盈利模式的主要来源,公司真正着眼的是今后金融产品分销商和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从而形成真正的核心商业模式。一旦后援平台完善以后,泛华保险可能从直接销售产品获取佣金,转变成提供服务而收取各种各样的服务费。 

泛华保险在行业中似乎越来越像一个保险中介领域的风险投资商,虽然与保险公司相比并非保险产业链的源头,但是泛华正在通过后援平台的建设强化自己在保险产业链中的越来越凸显的纽带作用,增加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代理人对泛华平台的依赖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