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阴霾
导语:

胡中彬

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用“危机”这个词取代“风暴”、“海啸”和“动荡”,定性美国华尔街的意外事件。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发端于金融行业的此次危机也让全球的金融链条变得千疮百孔。

雷曼兄弟的朋友突然变成了日本野村证券的雇员,美林和贝尔斯登的名字则从华尔街的版图上消失了,不可一世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向银行模式低头,AIG岌岌可危,商业银行濒临破产……破坏已超过人们的想象。

这是一串令人窒息的事件。

一年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风靡全球的著作《世界是平的》风靡一时,事实上,目前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也隐含着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的全球化的核心真相,金融全球化让我们陷入了这场混乱。

对中国来说,辽阔的太平洋也无法阻断华尔街的阴霾。在全球化浪潮中,在以货币、资本等为基本要素的世界金融体系中,即便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尚未放开,中国无法阻断外部风险的冲击。

在国内,中投海外投资短期浮亏不断扩大,这或许可以以长期效益为理由暂且不管,而当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兴业这7家金融机构因持有美国“两房”债券而面临着巨大损失的风险时,或许我们也可以不以为然,因为这些风险尚且可以量化。

但关键的问题是,危机并不仅仅在于此,当金融危机的破坏进一步渗透和蔓延时,日子肯定就不会那么好过了,而金融行业无疑将是首当其冲。

最大的伤者,当然是中国的股市。上证综指的跌幅远远超过了欧美等受此次金融危机严重的地区,即便政策暖风频频,但在强烈的恐惧气氛中,显得是那么苍白和无济于事。但是,处于漩涡的还不仅仅只是股市,近期来,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突然变得异常剧烈,国内期货市场突然变得冷热迥异。这些市场的波涛汹涌,暗礁丛生,正是当前极不稳定金融环境下国内市场受波及的真实写照。

国内顶尖券商中金公司开始传出裁保荐人的消息,中信证券开始减薪15%-20%不等,在我们身边那些金融行业的朋友普遍为年终奖担心时,那些随之而来的隐形影响足以让人不寒而栗。而可能进一步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将不仅仅受到“担忧风险”的种种困扰,市场的开拓还会面临着实体经济受损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看来,和中国股市何时能够走出阴霾一样,金融业的这些诸多情况还都只是未知数,谁也不敢预测是不是已经挖出了最后一个“地雷”。

有人说,世界不仅仅是“平的”,现在的世界更是“乱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