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别没车
导语:

我们在华盛顿采访的这些日子里,其实不住在华盛顿,而是搬到挨在它边上的另一个州——维吉尼亚(Virginia),从那里乘地铁到市中心的美国政府机关重地,也就40分钟左右。

华盛顿和周边市镇的公共交通还是比较发达的,和之前在俄亥俄州没有车就寸步难移的状况相比有天壤之别。但是这只是几个主要的美国城市的情况,不发达的公交系统已经使汽车变成了美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我还记得住在俄亥俄州雅典县的丽安。38岁的她,失业已经有大半年了,是个单亲妈妈,和三个孩子住在集装箱改装成的房子里,每个月到福利中心领200多美元的粮食兑换卷。但她说,即使再穷,即使交不上暖气费,也不能把车卖掉。

“接送孩子上学、去福利中心、上市集买菜等,都少不了车。要是没有车,连工作都找不着的。但是油价今年来涨了太多,只能尽量少开车。”她的情况在当地很普遍,所以福利中心也很周到地考虑到并安排了每个月100美元的汽油补贴,给这些拥有汽车的贫困家庭。

去年的一份市场调研显示,美国的汽车拥有率高达近90%。而这也是支持美国汽车业成为制造业领域里最大块头的基础。但是自去年起至今的一连串问题——次贷危机、油价飙升、金融危机、贷款萎缩、利息高涨、消费能力下滑等,已经严重地打击到了美国的汽车业巨头们。

上周,通用(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汽车发布了它们第三个季度的业绩。前者的季度净亏损高达25亿美元,把从2005年来就开始累积的赤字拉高到570亿美元;而后者的季度亏损达1.29亿美元,自2006年来一共累计了245亿美元的亏损。

制造商的资金流动性已经出现问题,而行业代表也已经向美国政府求救,要求从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基金里,播出5亿美元给汽车公司周转,而这项提议还未获得布什政府的首肯。

美国全国制造业协会主席约翰·安哥勒(John Engler)在华盛顿举办的一个座谈会上用了很多时间来描绘美国汽车业的困境和所需的援助,但他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同情,反而遭到了抨击。

“美国汽车公司推出的产品不符合现代消费的需求…..”、“拿纳税人的钱去救这些管理不当的公司后,就能提高它们今后的国际竞争力吗?”、“为什么通用和福特汽车在美国卖的车型不是那些在新兴国家里很受欢迎的款式?”、“为什么在研发环保节能型的汽车那么落后于人?”

安哥勒面对咄咄逼人的观众一直处于被动的防守地位,只能一再强调——如果这个美国最大的制造产业倒台了,会波及上万人的就业和附带的社会医疗保障。

油价高涨、经济萧条和环保意识已经在逐渐的改变着美国人的汽车消费模式。以前喜好大车、马力十足的特点,让美国汽车制造商大量生产卖得火热的越野车(SUV),但现在这类产品呆滞在厂里,影响了资金流转。反倒是一些亚洲汽车品牌,以节能省油攻下了美国市场。

在人人都缩紧腰包的日子里,更加需要节油的出行工具。

另类出行工具

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的汽车拥有率不能和今日相比。当年主要的长距离代步工具是火车,但是有很多的人虽然掏不起钱买票,可又必须长途跋涉、从一个州穿行到另一个州寻找就业机会,于是便掀起了搭便车的浪潮,“hitchhiking”这个词就是在那个年代被编入美式英文字典,作为一个slang(民间通用语)。

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工,站在马路旁竖起拇指,等待经过的大卡车或私家车给个方便,南下北上地去寻找工作,尤其是在庄园的农活。这个年代搭便车的浪潮被好些文学和电影记录,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经典著作——《愤怒的葡萄》里。

可到了今天,搭便车反而可能违反法律。因为基于“保护车主安危”的考虑,美国曾经通过了一些据说由交通公司支持的反搭便车立法。今天,许多的火车轨道也都已经消失了,而偏高的汽车拥有率反倒让那些少数没有车的人被看作“不正常”。

还记得离开北京前,一位旅华的美国友人,听说我们打算在近距离的城市和城市之间,以搭大巴士的方式出行,一直提醒我们要“小心”。

她说大多数美国人,要么自己开车,要么坐飞机,那些沦落到要乘坐大巴的人…..“呃,总之要提防一点。”

她这句话,再加上之前黑人出租车司机死活都不相信我和明霞两个女生,大半夜要赶到汽车站,坐8个小时大巴从哥伦布到芝加哥。这让我们在上路前,就有了心理阴影。幸好后来发生最坏的事,也只是大巴抛锚了,让数百公里的路,走了近12个小时。明霞后来说,那是她在美国最漫长和黑暗的一夜。

那现在那些开不起车,又嫌飞机票上涨得太快的美国人,还有什么出行方式呢?现在已经有不少“共享汽车”的网络联系站,乘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展拳脚。

和往日搭便车不一样的是,这些联系网里的会员,会把个人资料放在网站的系统里,还有谁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出行、多少人、是否要象征性的收费等资料等等,也会一并显示。就这样,大家可以挑对象般地挑同行出游的会员。

也许下次再要移动到另一个城市时,我们也可以试试。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