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每一笔投资,都会和企业签订对赌协议。其实,对赌协议只是双方基于信任的一种约定,防君子不防小人。”在孟平(化名)看来,对赌协议只是一块合作的“试金石”,眼光才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
年近不惑的孟平目前担任某外资PE公司中国区负责人。
孟平投资过的中国企业有很多,但2006年向北京一家专门代理国外品牌的体育用品公司的投资,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公司董事长姓陈,对认定的事情极为执着,“公司业绩连续3年翻番,绝对没有问题。”第一次见面,陈董即给出了他对公司的估值,语气不容置疑。
事实上,该公司此前业绩的确不凡:2002~2005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70%。
但事关4000万美元的投资,孟平考虑了各种风险后,认为陈董的判断过于乐观了。
“事实上,当时至少还有三家同类公司的业绩比陈董好,而这个行业的增长速度也就是50%,竞争比较激烈。我认为陈董给出的增长率是不可持续的。要知道,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业绩增速会很高;但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再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就很困难了。”孟平解释了他当时的忧虑。
但陈董依然坚持他的意见,孟平只好给出了他的三个方案:一是按照陈董年增长100%的判断,4000万美元入股20%的份额,但双方要签订对赌协议,若业绩未能达标,公司须向投资人做出补偿;二是调低业绩预期到年增长60%,4000万美元入股30%的份额,对赌协议的补偿标准相应降低10个百分点;三是按照最保守的35%的业绩增长预期计算,4000万美元入股40%的比例,免签对赌协议。
陈董最后选择了第一方案,但他要求,对赌协议补偿的最高比例不能超过20%。“这实际上意味着,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形,他依旧能够保持企业控股权。”孟平说。
于是,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主要内容是:如果2006年和2008年,公司的净利润达不到2500万美元及5000万美元的目标,其主要股东将要向投资人转让最多20%的已发行股本,具体比例根据实际净利润与目标值之间的差额确定。相反,如果期内盈利能超出5500万美元,投资人便会向主要股东转让已发行股本的1%。
“我们的目标不难实现,因为这家公司上一年度的净利润是1600万美元左右,同时从补偿可以看出,我们也无意控股该公司。”孟平进一步解释了该对赌协议。
4000万美元到账之后,孟平就建议陈董买断一些国外品牌的所有权和永久使用权,并表示愿意协助谈判。此后,孟平还在公司管理和引进人才方面给予不少建议和帮助,并按照上市的标准,提前为公司设计好法律结构和财务制度。
去年10月,孟平协助该公司在香港顺利实现了IPO。
此后不到1年的时间,孟平的PE公司通过减持和派息,先后获利3亿美元,加上目前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获得了超过10倍的投资收益。
陈董也因企业上市而“一夜暴富”,至去年底,他的身家一度暴增到30亿美元,即使以目前15亿美元计算,也远远超过上市前的不足1000万美元。
“公司在2006年的净利润增长高达7倍,2007年净利润为1亿美元,同比增长140%,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以上,净利润约1亿美元,都超额完成了对赌协议中的业绩目标。”孟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