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9%的投资回报率怎么样?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的业绩, 1977年至1990年,如果你将10万元交给他,你将赚到264万元;交给巴菲特的话,只能赚到114万元;如果买入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话,你只能赚到25万元。
他是怎么做到战胜华尔街的呢?在全球股市一片哀鸿的今天,重读林奇为普通投资者写的《战胜华尔街》,我发现,林奇的投资哲学中有四大原则对普通投资者有帮助。
原则一:相信自己,绝不盲从
林奇认为,投资者一定要相信自己,依赖任何道听途说的消息、意见和股评,轻率地做出投资决策,最终证明是赔钱的原因。
在中国,我遇到过很多不相信自己的投资者。
曾经有一位港股投资者,在听信“最可靠朋友”的消息后大量买入某只股票,可从他买入那天起,股价就一路下跌。这位投资者身为一家大公司的高管,却轻信了消息,因为那位“最可靠的朋友”说有绝对的内幕消息,并一再提醒他千万别卖出,结果眼看着股价从10港元跌到0.8港元,损失近千万元。
很多中小投资者更愿意相信股评家和“带头大哥”的意见,甚至连自己持有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都不知道,结果出现巨幅亏损。其实,真正应该责怪的是你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原则二:深入了解公司
林奇的成功来自于99%的勤奋和1%的灵感。他在《战胜华尔街》中披露,管理麦哲伦基金期间,他平均每年行程10万英里,走访500家上市公司。大量的实地考察让他对上市公司的认识不仅仅基于财务报表,而是对公司的业务及核心竞争力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林奇认为,盲目的投资无疑是把市场变成赌场。作为普通投资者,当你了解了一个公司盈利还是亏损的关键因素后,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关注公司,而非关注股价,只有抱着成为一个公司股东的心态去投资股票,才能对自己的钱负责。
更加深入的了解,应该按照林奇的建议,不是把一个公司的发展当成是断断续续的个别事件,而是看成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传奇故事,你必须时时重新核查故事的最新发展,不要错过任何新的转折和变化。
原则三:衡量价值,不抱幻想
用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表述的投资理念,对照中国市场,我发现,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当上证指数在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6000点的时候,A股整体市盈率超过60倍,当时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股票的价格依然具备合理性,并有涨到8000点甚至1万点的空间。
然而,在林奇看来,区域市场的特殊性不是高估值的借口,股价不可能永远背离基本面。一只股票价格是否高估的标准,是市盈率不应超过收益增长率。
1987年日本股市中,100倍以上市盈率的公司比比皆是,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日本股市还能继续上涨。而当时欧洲股票便宜得惊人,沃尔沃汽车每股价格34美元,但其账面每股现金就有34美元。在上述理念的支持下,林奇用10%的资金大量吃进欧洲股票,很快赚了2亿多美元。而最终日本股市无情下跌,日本电话公司股价更是下跌了85%。
林奇认为,股价比过去低不是买入的理由,股价比过去高不是卖出的理由。一只市盈率较高但收益增长率也高的股票,最终会超过市盈率较低但收益增长率也低的股票。基于这种判断,他买入收益增长率30%而市盈率为40倍的“美体小铺”,使之成立麦哲伦投资组合中最赚钱的品种之一。
对于投资周期性股票的估值不要盲目乐观,林奇认为,应该抓住正确时机获利了结。目前的A股市场中,钢铁和有色金属类的公司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如果基金经理们认真读了《战胜华尔街》,他们也就不会始终持有云南铜业,从10元到97元,又从97元拿回7元。
原则四:逆向操作,绝望处淘金
2007年8月看见一位60多岁的阿姨搀扶着一位80岁的老太太去证券公司开户,当时我在想,牛市可能要结束了。股市中被大多数人一致认同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林奇的投资诀窍是:当鞋童都在买股票的时候抛出,当理发师都看空的时候买入。
股市涨跌周期,像四季交替一样不可避免,当股市和经济增长一片火热,人们讨论股票的激情像夏末的知了声一样躁动时,你就要预见秋天的来临和冬天的肃杀。当股市和经济降温到冰点,你就需要为春天来临而积极准备。
林奇认为,股市下跌其实是好事,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以低价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股价大跌而被严重低估,才是一个真正选股者的最佳投资时机。千万不要把股市大跌看成一场灾难,而要把其当作一种乘机低价买入股票的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能赚到。
在被遗忘和绝望之处淘金,看到别人没有看见的潜在变化,是林奇成功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支持林奇敢在市场绝望中看多的理由,是他认为长期来看市场永远在上涨。只要经济会继续发展下去,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会继续。
大局不好的时候,要看到更大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