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们最近一周来显然忙于一轮全新的“造星”运动。仅仅两天之内,就有超过10家券商以“保增长”为核心内容出台宏观、策略研究报告。
“这样密集且集中聚焦一个话题的报告情况真不多见。”
北京一家券商研究所的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11月10日,国务院明确规模高达4万亿元的政府“保增长”计划后,一时引起众多机构研究人士“前呼后拥”。
记者通过数据分析及采访调查后发现,相比分析师最近几天集中研究“保增长”计划的步伐而言,机构投资者早于10月下旬即身先士卒挺进与“保增长”相关的行业板块股票中,在他们的新布局下,A股市场一个崭新的“保增长”板块正在冉冉升起。
不过,与机构投资者的高热度相比,证券分析人士对于4万亿计划仍然显得冷静。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唐永刚即向本报强调,4万亿计划的成效短期还很难看到。
保增长板块构成细解
唐永刚透露,根据他目前掌握的并不乐观的内部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经济明年可能保持8%到9%的增长速度,但相对此前的增速而言,仍意味着衰退可能出现,因此,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显得十分迫切亦有必要。
记者注意到,由于此次出台的政策涉及重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多个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或将从中受益,因此,机构资金早在10月下旬开始,就已纷纷布局相关上市公司。
在记者进一步对这些机构资金流向展开调查研究后,一个独立的“保增长”题材概念板块已从A股市场整个版图中悄然升起。
《投资者报》根据多份券商报告整理后发现,这些报告在拆解受益于扩大内需十项政策的股票市场板块时,基本将“保增长”的整体板块目标锁定于12大块。
其具体分布情况是:机械板块、钢铁板块、工程建筑板块、建材板块、新能源板块、医药板块、环保板块、信息技术板块、农牧板块、零售板块、保险板块、银行板块。
投资分歧仍然较大
《投资者报》记者就4万亿计划对A股市场各板块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进一步调查时,发现不少学者和分析师分歧严重。
“虽然政策频出,但受外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影响,政府可能随时调整政策走向。目前中国经济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外部变化将直接影响国内政策。”李明亮认为。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也向记者表示,过于紧密地连续出台此类政策,对市场影响并不显著,一次政策的效果还没有显现,就急于再次出台政策,反而会造成政策的市场信用度下降。
在海通证券宏观核心分析师李明亮看来,4万亿“保增长”计划的出台,恐怕只能达到刺激股票市场出现一波反弹的效果,受四季度经济形势和明年一季度负面预期的影响,短期内股票市场很难出现趋势性逆转。
但他强调,相对于部分远景规划,目前已经公布的包括铁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部分投资计划,在短期内对于相关行业会起促进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钢铁、建材等板块,将是近期值得关注的板块,我们会适当给予买入评级。”唐永刚透露。
银行板块价值之辩
记者注意到,10月底开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陆续增仓银行股。根据指南针TopView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的一周内,基金席位共买入银行股30.569亿元,占当周基金席位总买入额的22.37%。
虽然此次政策出台同样有针对银行业的利好消息,但唐永刚表示,目前银行正在缩减贷款规模,这将直接影响其收入水平,同时随着经济形势低迷,贷款质量同样面临考验,因此,机构操作并不能作为一般投资者关注这一板块的理由。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就此同样表示,目前市场整体盈利状况在明年上半年仍不容乐观,银行板块未来可能会面临坏账计提风险,同时,货币政策转向导致利率下降,对银行利润会构成负面影响。
相对于普遍看好的建材、钢铁板块,程伟庆认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电信等上市公司同样值得关注。
唐永刚也认为,政府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行业,不仅是维护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决定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