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显得简单而素净——白衬衣,牛仔裤,双肩背包,10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当他这样一身利落的踏进上海淮海路的写字楼,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因他所曾经供职的雷曼兄弟破产而引起的金融风暴正愈演愈烈。
江平,来自华尔街的交易员,以汇率交易闻名,在过去的10年中,年复合收益两位数增长。
“我其实没有什么多说的,为投资者创造绝对收益是一个投资人的宗旨。”江平说起话来一如他做投资一样简单明了。
华尔街陷阱
“我从不相信华尔街,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研究。”江平谈话开始就显得立场鲜明,“华尔街至少有四大陷阱,而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这些陷阱的集中爆发。”
第一个陷阱是,有不少的机构限定自己只能买那些所谓的高质量的债券。江平认为,评级高的债券并不意味着风险低,但几乎肯定意味着收益低。如果一个投资人局限于这些所谓的高质量债券,而同时缺乏独立的研究工作,那么华尔街将会顺水推舟,把那些高风险的债券乔装打扮,贴上“AAA”的标签,然后卖给投资者。
“最近所见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次级房屋贷款债券。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华尔街将会不停地发明一些新的花招。实际上,对于华尔街上几乎所有嵌入衍生物的复杂产品,我们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他说,投资者不应该自缚手脚,远离低评级债券和衍生物;恰恰相反,投资者应该学会分辨,要基于自己的独立研究做出投资决策。
第二个潜在的陷阱是美元之外的G7国家货币与债券。在江平看来,现在的趋势是仍然看好欧元、加元等等;但是多方面地测算表明,美元相对这些主要的货币已经被低估了。非美元的G7货币现在只适用于交易和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而不适合长期价值投资。
第三个陷阱是,很多新兴国家的股票市场过于花哨。相对于G7国家的股票而言,很多新兴市场的股票以高出很多的溢价在交易。新兴市场交易员曾经一度属于华尔街的二等公民,如今则炙手可热。而江平也几乎是最早预言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的下跌幅度将超过美国。
最后的陷阱来自大宗商品,这代表了另外一种高风险市场,许多商品的价格只是反映了短期投机冲动,而不是基本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大宗商品市场易于被人为操纵。“对中国来说最好的战略是通过直接投资战略资源,而不是在高度投机的商品市场来购买战略性商品。”他说。
不过,在江平眼中,石油是一个“另当别论”的特殊大宗商品,因为是不可再生,因此价格的上升也许是合理的。实际上,从1950年到1968年,石油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桶2.5美元至3美元之间。其后10年OPEC原油供应减少,来自西欧和亚洲的需求上升,油价涨了10倍以上。
抄底中国
尽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资产市场价格下跌很多,但是江平仍然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
“我从去年年底就看好中国的国债市场,现在看来,如果能从那个时候投资中国国债,那么收益将有15%左右,比起现在在股票市场亏损很多的投资人来说,要好很多。”江平表示。
事实上,江平对中国市场的判断相当准确。他在2000年看好中国的房产市场,之后一直致力于投资中国的房地产;2005年看好中国的股票市场,当时,许多优质股票市盈率不到10倍,而赢利每年都增长两到三成。银行利率不到2%,巨额存款有可能转入股市,大量外资为炒作人民币升值也通过种种渠道流入中国。结果,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正确。
而在中国股市大幅下跌过程中,香港市场、B 股市场在江平看来已经具备了投资机会。之所以看好国内市场,并不是由于现在国内股票价格低,更多的是因为看好的是中国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放慢了,但是GDP的发展速度还有5%、6%、7%,也比西方世界强太多,只是没有前几年那么快一点,但实际上还是很好。” 目前,原油价格已经到60美元左右。“这个价格比起几个月前140多美元天壤之别,这对亚洲、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中国经济最脆弱的一块是能源不能自足,需要进口,能源价格降下来的话,商品和原材料降了一半,在这个时候股市却还降这么多,投资的将来获得比较高回报的机会大得多。”
而作为从华尔街回来的中国投资家,江平始终保持了他抓住机会、快速出击的交易员出身的风格。面对中国市场的机会,他果断地在香港和上海成立了公司和交易室,并开始募集大中华基金和江平1号人民币阳光私募信托基金。
“中国的经济面一直向好,未来的机会到处都有。我作为来自华尔街的中国人,最希望做的就是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江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