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银行监管问题
导语:银行们的资产大多类似。在危机之中,这整个行业的危机都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意味着一旦一家银行出现问题,整个行业都会受之牵连。因此,谈论一种新的建立在这样一种哲学基础之上的监管体制,可能充满着问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焦建 G20会议已经落下帷幕,而银行业到底如何进行监管,我们可以听听来自《经济学人》的声音: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Barry Eichengreen曾经参与写作一篇文章探讨上周的峰会到底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而他对跨越国际的金融会议到底会存在什么困难的探讨也值得听取。

一方面,曾经人们以为,金融是每个国家自家的生意。而这场危机已经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里发生的深刻动荡,也能够引起整个全球市场的不稳定。美国次贷市场一开始的不稳定也许只是小小的问题,而这样的小问题最终因为缺乏恰当的监管,最终演导致了欧洲银行业甚至是整个新兴市场的问题。

另一方面,民族国家们却又相互猜疑着不希望将监管自家银行的权力交出去。这不仅仅是出于学理上或者是对于自家监管更加适应自家金融体制的一种渴求。这也是出于如下的原因——当危机降临的时候,民族国家们是为失败承担责任的对象。不仅如此,监管者们想要起到更好的监管作用的话,他们还必须对被监管对象有着更为清晰的亲密的本土知识。而即便是如此,正如世界已经见识过的那样,一旦有机会,被监管者们还是希望钻各种空子。

国家和超越国家的监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样的事实导致了这样一种特别的国际银行体制。在1980年代,美国和英国对日本银行业实力的担心日益加剧,因为后者在1988年的时候,全世界按资产计算最大的十大银行中,日本已经占据了九家。而在这个时间开始的时候,日本才只有一家银行上榜。最使得西方人头条的是日本的监管者同意银行将股权视作核心资本。正是廉价的资本推动了它们的增长。而这样的行为是如此的不计后果,正如日后发生的日本股市大崩溃所预示的那样。

在国际结算银行的赞助之下,灾难之后,来自主要经济体的人们在巴塞尔就银行究竟应该如何计算资本以及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志达成了一项原则性的协议。他们的谈判部分的是关于如何使全球金融体制更具弹性。但这也同时关系到了商务争端。这样的在普遍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之间的含混规定导致了今后所有的金融谈判的模糊不清。

英格兰银行监管体系的监管者Andrew Gracie指出,正确的监管来自监管者们将系统性的危机化解为一次只审视一个银行。这样的假设是,假如每一个机构自身是健康的,而作为它们整体的的整个系统也将是健康的。

这样的监管哲学过去充满着疑问。而现在它看起来则是充满着荒唐。银行们的资产大多类似。在危机之中,这整个行业的危机都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意味着一旦一家银行出现问题,整个行业都会受之牵连。因此,谈论一种新的建立在这样一种哲学基础之上的监管体制,可能充满着问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