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智“软着陆”几率增大
导语: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冬 刘许川 曾经为国内中小企业担保了740亿元债务的中国中科智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智),在一连串危机与风波之中挣扎数日之后,现在似乎看到了曙光。

本报获悉,11月20日该集团总部所在地深圳市政府召集8家银行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开会,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担任组长的金融危机处理小组,专司解决中科智问题,该会议当场协调相关部门和银行继续支持中科智开展业务。

据悉,中科智亦接获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表态支持。该公司高层透露,目前中科智中方与外资股东正在基于“面向未来”的理念进行协商,引发中科智危机导火索的股东纠纷亦正接近达成和解。

但与这家国内最大民营担保公司有关的一切疑虑和未来命运,以及危机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仍有待厘清。

11月26日,在一系列会议的间隙,该公司董事长、CEO张锴雍及执行总裁魏勇接受了本报专访,解读中科智危机真相并向外界释出积极信号。

危机由来

根据中科智高层叙述,这场危机由一些针对公司的系列匿名举报信引发。举报内容经由媒体报道引起公司业务大面积停顿。“但举报内容绝大部分并不属实。”张锴雍告诉本报记者。

据悉,举报者疑与该公司离任前高管有关。中科智在2002年前后发行一个多亿的员工内部股,要求在2006年底前全部行权完毕。由于外资股东入股前认为该员工持股方案不规范,要求公司回购员工股,同时安排新的期权以替代。但当时新的期权方案没有完全确定,中科智就采取以年回报15%的方式来回收员工股权,后来大部分的员工手中的股权都已经收回来了,但少数员工(高管)的股权没能回购。

2007年,中科智业务快速扩张,对资金的渴求促使中科智管理层做出2008年年中IPO的计划。但进入2008年后,中国一路坠落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急剧转向远远超出了中科智管理层的预期,到了2008年6月,中科智管理层中止上市计划。上市搁浅使得新股期权发行更加无望,在与公司寻求高额补偿协商无果后,部分高管离职。

2008年7月份左右,大量匿名举报信开始向中科智四家外资股东、合作银行、监管部门、媒体陆续发出。

外资股东最早作出反应。中科智于8月15日召开了董事会,会上张锴雍为消除股东的疑虑,同时出于让外资股东免责的考虑,提议让外资股东组成一个调查委员会。张向其他股东表示,如果调查出问题,“愿意拿出个人资产重组中科智”。

在中科智股权结构中,张锴雍私人拥有的中科智控股集团 (以下简称:中科智控股)占53.76%,花旗亚洲企业投资占14%,凯雷投资占13%,GE商务投资占8%,亚洲开发银行占5.7%,其他股东占5%左右。

中科智董事会做出决定: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举报信的内容展开调查;同时由于中科智担保集团本身为原告,董事长张锴雍个人为被告,董事会决定以董事长张锴雍个人在中科智担保集团的股权以及其个人约数百万港币的资产,做一个财产保全担保。

由于中科智于2006年11月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了5年期1亿美元债券,按照当地监管规定,中科智需就重大事项履行公开披露义务。此决定被作为重大事项而面临披露要求。

张锴雍意识到这将对公司营运构成不利影响,请求不予公告,但外资股东在未经张本人签字的情况下,于9月8日单方面向新加坡交易所做出相关公告事宜。

此举引起了国际评级公司穆迪的注意,并将中科智债券的评级从Ba3调至B3,再进一步调低至Caal。

受调查公告及穆迪下调评级影响,与中科智有业务往来的少数银行开始提出警示,但并未发出中止合作信号。

但经过2个月左右的调查,外资股东因未调查出问题无法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10月16日,调查委员会宣布解散。同时,外资股东董事辞职。但此时事情已进入失控状态。

“因为债券在新加坡上市,所以无论从调查公告的发布还是从债券评级的降低,国内影响并不大,但国内媒体的介入使事件迅速被放大。”中科智执行总裁魏勇说,“银行大面积中止业务合作是在媒体介入报道之后,银行做出反应我们可以理解。”

据了解,在与中科智合作的31家银行中,大部分已暂停了和其新业务的合作,其中甚至有少数银行提出提前清贷的要求。

魏勇表示,提前清贷贷款客户不会同意,但如果银行进行强制清贷,会有相当部分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还不起贷款,而公司就要代偿,“那我们将会处于最坏的境地。”

本报记者获悉,张锴雍的私人公司中科智控股受负面报道的影响,银行已提前回收近4亿元的贷款。

“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政府又不救我们,银行的态度全面发生转变也不无可能。”魏勇忧心忡忡地表示。

力破困局

26日,中科智高层称,目前中科智正在得到各方的支持,公司的基本面开始好转。“政府、合作银行、同行以及客户的援助,将帮助中科智度过危机。”

合并注册资本32亿元的中科智,一直作为国内民营担保业第一品牌受到重视。据事件发生后该公司向政府提交的汇报资料中显示,该公司成立近十年来累计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740亿元,合计为2万多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其中深圳地区累计担保220亿元,合计为超过4000家深圳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深圳地区业务占比为33.7%。

据深圳金融界人士反映,由深圳市政府主管金融副市长陈应春牵头,11月20日上午,深圳市有关方面召开了 “化解金融风险 扶助中科智”的专题会议,深圳市金融办、总商会、贸工局、银监局等部门,以及国开行、农行、建行等与中科智有较大的业务合作关系的8家银行深圳分支行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据参会人士复述,陈应春在会议上说:“政府虽然在中科智没有股份,但对政府意义重大,比政府有直接投资的公司意义还大。中科智与股东的之间纠纷,我们是搞不清楚的,但等搞清楚也晚了,我们要保的不是中科智的某个股东,而是中科智这家公司。”

陈应春表示,中科智手托银行和中小企业两个责任,中科智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银行资产的安全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他要求深圳市金融办协调深圳地区各银行先行动起来,恢复同中科智的业务合作。

与会的一些银行负责人开始发出有利于中科智的声音。多数银行认为,中科智所担保的业务基本正常,等这波危机过去,会恢复与中科智的新业务合作。农行深圳分行的一位负责人说,“担保是替银行挡子弹的,本来是政府该做的事,但中科智做了,中科智的在保客户很正常,风险情况也很正常。”

据悉,该次会议决定成立金融危机处理小组,陈应春出任组长,深圳金融办、贸工局、总商会的相关官员出任组员。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相关机构如商业银行、全国工商联、行业协会等建言保住中科智。

危机发生后,除了向政府求援外,中科智主要做了两件事情,首先是安抚员工,向员工坦陈目前遇到的困难;其次加强沟通,争取银行、客户和担保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支持。

魏勇称,中科智在事件中获得了行业内其他担保公司的支持和援助。重庆瀚华信用担保公司愿意就中科智的业务“再加一个保”。据悉,目前与有关担保业同行的加保协商工作已经展开。

本报获悉,受中科智事件的启发,深圳本地担保业同行提议各自出资组建担保互助基金,规模为2亿至10亿元,“谁出问题就帮谁”。目前该项动议正在和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本报获悉,尽管许多银行出于谨慎原则,暂停与中科智的合作,但仍有部分银行并未中止与中科智业务往来。一家银行支行信贷业务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政府的支持,中科智应能渡过难关,我们目前依然与其保持着业务联系。”

伴随危机处理,中科智管理层正就公司发展战略进行反思。“过快的发展速度和粗放管理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风险。我们将做战略调整,由做大转为做强”,中科智CEO张锴雍说。中科智在最近短短数年间已经迅速发展到全国11个城市,设立了17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公司。张锴雍表示,待公司形势稳定之后,不排除对公司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重组。

风险解读

外界对中科智的质疑集中在现金流不足、担保业务风险集中、担保放大倍数过大、审计师对其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及董事长张锴雍资金调用权限等问题。中科智高层应本报要求,对相关问题做出了回应。

根据公司披露的2008年半年报数据,其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的1.77亿元,张锴雍对本报坦陈,“前期为了上市,我们经历了一个冲业绩的时期,业务扩张太快,资金没有跟上,担保业务也出现了一些风险。”

基于对今年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和担保业务风险增加的考量,中科智在上半年年末计提了高达14亿元拨备,魏勇说,“我们已意识到了风险,通过大幅计提拨备能够有效覆盖风险。”

由于中科智发行的1亿美元债券年息高达10.5%,每年需承担1050万美元的沉重利息负担,外界对其是否能如期付息颇为担忧,魏勇表示:“公司目前的状况付息没有问题。”并称外界关于广东省政府给予公司巨额无息贷款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媒体在报道中科智担保杠杆过大时引用了其以32亿资本金担保600多亿债务的数据,实际上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的担保业务量为740亿元,目前的在保债务余额为156亿元。

根据发改委有关文件规定,担保公司所担保的贷款放大倍数不得超过10倍。中科智合并注册资本为32亿元,在保金额为156亿元,由此可计算得出其担保贷款放大倍数为5倍左右。魏勇证实,公司全国业务的平均担保系数确为5倍,杠杆系数较为正常。

张锴雍在接受本报采访,坚决否认其挪用担保公司资金炒楼炒股的传言。他称,自已持有100%股权的中科智控股集团一直从事着房地产开发和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业务,“从无涉及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及楼盘炒作,更无挪用担保集团股东资金的做法”。

他对自己在中科智担保集团的资金调动权限问题亦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即担保金额1亿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以下才有权限,而对于中科智系公司之间的资金调动,“担保业务内的调动都可以,业务以外的调动只有2000万元的权限,关联公司之间设立了财务防火墙。”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