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孙健芳 张斌 北京使馆区,一个冬天的早晨。占先生站在巴西大使馆门口。他对使馆前冗长的队伍已经很习惯了。“今年我已经出去十多次了,这次是先把签证办下来。”他说。为了取一张名片,占先生把自己旅行包翻了过来。
他是一大早从河北赶到北京的。身上沙尘未尽,也有几分疲倦。“我出国是为了讨账——我在国外的客户大约还欠我1500万美元。”他在一张全英文的名片上面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然后递过来。
他的名片告诉我们,眼前的这个人是一家生产和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要的产品是塑料制品,“我今年十多次出国,都是为了讨债。”现在让他最担心的是,万一国外那边客户倒闭了,他这边的欠款可就全黄了。
“我原先也是国企员工,是中化集团下面一家分公司的经理”。前面排队的人太多,等候的这段时间,占先生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中化是个好企业,福利很好。但干到最后我就烦了,因为中化做很多出口贸易,我经常出国,自己出去也就三四天,但要经常带上某个领导,陪吃陪住,一耽搁就是一周以上——我就辞职自己办了企业。
我在现在这家企业里面有股份,另外还有一家完全是自己的企业。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出口对象都是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方。说心里话,中国人还是喜欢与欧美人做生意,虽然有点贸易摩擦,但这些欧美人付款信誉较好,给的利润点也高。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很多发达国家都减少了进口。我有一位做纺织的朋友,三四月份就出现了问题,他当时说,很多下了订单的企业取消了订单,以前打100个样过去,总有10多个能成交,那会儿只成交三四个。
我这个行业相对好一些,八九月份欧美市场还很好,9月份之后,欧美国家很多老客户的订单都没有了。我们这个产品跟印刷有关系,本来圣诞节是很多美洲国家的采购高峰,现在不但没有高峰,还有很多毁单行为。
倒是日本、土耳其、巴西、印度、墨西哥和伊朗这些国家的订单还能维持,所以今后我们会转向这些国家生产。
总体上,外贸订单在减少。你也知道,我们这类企业,主要依靠批量生产赚取微薄利润。订单量减少时,我们可以通过减产避免一些亏损,9月份我们工厂有500多个员工,现在剩400多个了。我有个朋友是做木制品的,今年年初工厂还有1500多人,现在只有511人,裁了2/3——这都是没有办法的。
我们都能忍受订单减少,因为全世界人都在经受经济危机,但现在,我们心中越来越恐惧的是,订单的利润空间在不断下降。
拿我们工厂来说吧,主要原材料是石油的附加产品,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原材料成本倒是下来了,其中一种原料是化工增色剂,8月份还卖1.7万元一吨,现在也就6000块钱。
这些老外比我们还要清楚,所以原材料降价,老外们也在不断压我们的价格,他们知道中国制造商们之间竞争更激烈。前几天,我们与一位印度商人谈判,依照当时的谈判价格,基本上我们做这批商品到了成本线了。
我们也知道,如果企业在国内有市场,可能就会好很多,但问题就出在像江浙的这些企业身上,他们有50%、70%左右的资金是贷款的,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们必须低价把这些产品倾销出去。拿做纺织的那位朋友来说吧,他贷款比较多,现在面临着银行催款压力,哪怕不赚钱,也要工厂转起来。
所以就免不了亏损。前几天那位做木制品的朋友说,他今年已经赔了1400万元——这都是他第二年亏损了。
由于我和朋友圈子的客户大多是巴西、墨西哥和土耳其这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企业主要受货币贬值的影响,采购成本增加了很多。
你问我们结账用什么货币?当然用美元!谁用巴西币,他们今年以来贬值了70%还多。
但问题是,作为出口商,我不但要考虑自己,也得考虑巴西客户的情况,因为人民币汇率是没有波动的,对我来说,只收相应的美金,就不赚也不赔,但是国外客户要拿到同样的货,就要付更多的本币,对他们来说是成本的增加。
由于货币的贬值远远超过企业的利润,国外一些大客户会维持自己声誉,尽量把货拿下来,但一些小的客户就消失了,还有一些企业,他首先会让你把货放掉,如果把货给他了,再要回钱就太难了。
从9月份开始,我就感觉账期在拉长,账期拉长意味着无法保证回款不出问题。而且,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在国外的应收账款突然增加了很多,大约1500万美元。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是哪家公司突然破产,如果公司破产,我们也不能把货拉回来——我们很多客户是土耳其的,他们国家对进口商很是保护,如果土耳其客户给你预付款了,然后你出了货,之后企业出了问题,土耳其政府还认为他的企业已经付了部分钱了,比例是多少他们政府不管,他有权先保留这些货。过了一定的时间,如果企业不去提货,这些货就属于政府,然后政府就拍卖,这时原来单上的人,也就是我们的客户,可能是第一买家。
现在,我们很多货放在国外港口没有人提,我们朋友圈最担心的是,万一国外哪家客户倒闭了,会重新开一家公司,但我们这边的欠款就要不回来了,绝对要不回来了。
出现这种情况对中国企业的打击是很大的,比如我们这种企业,一年就白做了。有的企业可能就完蛋了。
我们这个行业普遍的交易方式是先付30%、20%甚至15%的定金,货到了口岸之后再付尾款,即使我的产品比别的企业价格低很多,也根本不可能拿到100%的回款——我敢说,现在国内外贸企业同行业里,
没有一家没有国外的欠款,所以现在都不得不出国要账。
说句实话,我们对国外的了解程度是很差的。有的客户会觉得中国人好骗,现在我们出去,最起码可以对当地的情况进行真实的了解,至少下一次,这些客户就不会再骗你了。另外,我们可以跟国外企业的客户群交流一下,这样哪怕出问题,可以找别人把这个货收回来,减少点损失。
但一旦企业不在了,这个钱要回来的可能性就很小。这时候,我只能说,自认倒霉吧!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眼睛睁大,看着它不行了就不要发货。我一点都没办法,咱们是求人家的事。现在经济搞成这个样子谁有办法呢,能拿我的货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投信用担保险的企业在增加。比如我那位做木制品的朋友,他以前是对老客户投保,现在则是全部采取投保。去年主要针对的是远期结汇投保,现在即期都保。
不过,我没有去弄这个东西,因为很麻烦,中国进出口险有很多种类,现在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是客户调查完了以后,必须完全在他的交易条件下进行交易;其次,信用要求投险的比例越来越高;最后,保险公司保的金额并不高。
而且,即使开信用证,对方客户也有要求,国外的小公司一般都是在银行做信用证,那些大公司,就是全世界很有名的那种,我们没有主动权了,只能发货给人家。他们是全球采购的,人家说,全世界都是先发货给人家。
据我观察,我周边企业选择信用担保的人也不多,主要是目前中国企业的出口利润非常非常低,大家都不愿意付那个额外成本。
其实,国外很多欺骗的手段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圈子里的人都在说,一个老外可以把中国的企业骗一遍,比如一个国外企业,他们可以骗一家中国企业,再继续骗第二家、第三家……
我们现在都希望政府能给我们一些保护,我们商务部呢,他可能会考虑大企业,中小型企业他们就考虑得很少。
当然,我们也听到官方提示国外应收账款的风险,但是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用,因为我们底下的企业跟官方根本不搭架。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现在的货出问题了,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我得不到任何官方帮助。
再举个例子,现在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国家也每天喊着给中小企业贷款,但别开玩笑了,银行谁愿意借给你啊?这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属于“两高一资”的公司,银行像避瘟神一样,躲你都来不及,谁还会贷给你钱。
不好意思,我不是和你发牢骚,但确实就是这样的事情。我们企业的收款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如果出现问题,得不到任何的赔偿,所以政府、海关是不是给中国企业做点什么,比如说建立一个黑名单之类的东西也好。
虽然毁单的事情经常出现,但是因为国外还需要一些产品,所以我们还在走单。未来我觉得我们这些企业还是会以出口为主,因为国内市场价格比较低,商品也在过剩——我们国家任何产品的生产能力都远远大于消化能力。
说到这里,巴西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叫占先生了,签证前台是两个中国姑娘,受理文件那位姑娘翻阅着他的材料,问:“你到巴西做什么?要账去?他们欠你多少钱,呃,150万——150万,你去要,他们会给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