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税费改革进展和中石化的表现正逐步印证《投资者报》此前的报道和预测。
今天,有关燃油税费改革的相关细节被媒体进一步曝光,开征燃油税极有可能很快成行。其中的细节,和《投资者报》上周的预测基本一致:燃油税有望每升1元以下,改革以后油价则将比现在低。这将对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中石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投资者报》12月1日的两篇分析报道认为:短期利空,长期利好。
(相关文章:《中国石化今年EPS:0.36元》《中石化迎来长期利好》)
《投资者报》分析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研判。结果显示,倘若成品油价格下调1000元后(汽油价格调后为每吨5980元),中石化每股收益将下跌0.048元。若成品油价格下调1500元,则中石化每股收益将下降0.093元。若成品油价格只下调800元,则中石化每股收益将下降0.030元。综合来看,中石化2008年每股收益预计为0.36元。
与这个分析相映衬的是,中石油、中石化都在近日相继对外发表了基调悲观的看法。
但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在开征燃油税的同时改为与市场挂钩,所以,当原油价格再度回升时,炼油企业可以根据成本调节价格,长远来看,对炼油企业来说更为有利。
|
| ||
|
原油价格持续下跌
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至年底原油价格已近95美元。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呈现猛烈的上涨趋势,相继冲破100美元等重要心理关口,一路飙升至7月份的145美元高点。5个月,油价涨幅达45%。
当人们普遍认为国际油价仍将继续上涨,国际原油价格却急转直下。在2个月的时间里国际油价便从最高位跌至50美元。11月25日,WTI原油收于每桶50.77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50.35美元。
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低迷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受波及的大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甚至发生经济衰退。
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越来越明朗,虽然各国采取多种刺激方案,但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局面。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1月阅读报告表示:“再次调降2009年全球对原油需求的预估”。另一方面,油价下跌影响产油国利益,产油国可能会减产。与此同时,气温逐渐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油价。预计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在50美元附近震荡,甚至将进一步下滑。
成品油价格有望下调
国际油价的下滑,正是国内推出燃油税、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良好时机。燃油税本身对石油企业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对成品油价格、需求的影响进一步传导到石油企业。
燃油税一旦推出,将增加消费者负担,正逢国际油价下跌,相关部门很可能先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即便燃油税不是额外征收,而是包含在目前的成品油价格中,成品油的实际价格仍是下调。上一次成品油降价是在2007年初的时候,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在50~60美元之间,与当前情况相仿。目前,市场普遍猜测成品油价格将下调20%,若按汽油目前的零售基准价计算,即下调近1400元。
燃油税的推出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但在2008年剩下的一个月时间内,这种影响不大。
由于中国石化所用原油很大部分依靠进口,我们结合国际原油价格及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对中石化2008年每股收益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前提下,若成品油价格在年内每吨下调1000元,中石化的毛利将比油价下调前减少107.22亿元。扣除所得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后,中石化每股收益将比下调前下降0.09元。
综合来看,倘若原油价格维持在50美元,成品油价格下调1000元后(汽油价格调后为每吨5980元),中石化每股收益将下跌0.048元。若成品油价格下调1500元,则中石化每股收益将下降0.093元。若成品油价格只下调800元,则中石化每股收益将下降0.030元。
长期利好
11月26日,审议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已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热议14年之久的燃油税改革也将进入最后冲刺。在行业变革的背后,对以中国石化(600028.SH)为首的石油巨头们,是利还是弊。
对此,市场人士预计,短期内将有可能无法利好中国石化,而长期来看,中国石化将受益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石化利好的消息频出:燃油税的出台;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将形成。另外,截至11月26日,国内汽油出厂价格比三地(纽约、鹿特丹、新加坡)的均价高出105%,比纽约高出91%;柴油价格则比三地的均价高出52%,比纽约高出53%,也被看作中国石化利好因素之一。
中信建设分析师赵献兵对《投资者报》表示,燃油税出台的本身,不但不是利好中国石化的消息,反之还是利空的消息,所以真正利好中国石化的原因,应该是可能随着燃油税一起出台的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中国石化业务的重点始终在下游的石油炼化和加工,原油和天然气业务的比重只占主营收入的11%,所需的原油70%以上依赖进口。
与中国石油相比,中国石化的炼化业务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随着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此后中国石化的亏与盈,完全交由市场决定。分析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这是中国石化长期利好的原因之一。”
此前,高盛公开表示,中国政府管理层迟迟不降油价,就是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让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恢复元气,现在油价大幅下跌是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有利时机。虽然短期这会令两大油企的盈利下降,但是当原油价格再度回升时,炼油企业可以根据成本调节价格,长远来看,对炼油企业来说更为有利。
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锋对《投资者报》称,近期中国石化股价异动的原因是新的定价机制,这个机制也是影响中国石化股价近期表现的核心。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显著高于国际价格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的下调,意味着炼油企业降低利润空间,但因这一负面因素已经反映在股价里面,不需担心太多。
因此,一旦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一方面将提高中国石化业绩水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石油石化的管制风险,并能提升估值,这一点对H股估值水平的提升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