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股:工行降息反可增收170亿
导语:

降息对银行显然算不上利好,特别是如此大幅度的降息。“降息对所有银行而言,意味着息差的收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天相投顾首席金融分析师石磊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11月27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活期存款降36个基点,一年期贷款降108个基点。而活期存款和一年期贷款都是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大头,居有半壁江山。

不过,工行较低的存贷比,加之活期存款占比也是相对较低,这让作为国内银行业“老大”的工行,在降息“风暴”中受损最小;相反,高达1.35个百分点的再贴现率下降,让拥有票据超过2000亿元的工行,在将来低成本融资中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

降息反增170亿元净利息收入 

工行三季报显示,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4.42万亿元,其中境内贷款4.02万亿元,票据贴现2031亿元,境外贷款及其他2010亿元。贷存款比例为56.68 %。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利息收入3222亿元(含资金业务等非贷款利息收入)。

本次降息,利息收入受到影响的是4.02万亿元境内贷款。由于季报没有披露该部分贷款的相应期限分类,只能模糊估算降息减少的利息收入。考虑到半年期贷款的降息幅度只有99个基点,平均按照1个百分点的降息影响,工行明年将减少贷款利息收入400亿元。

这是理论值,也是减幅最高值。《投资者报》记者从另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处了解到,存款付息是随降随调,但贷款利率还得视借贷当时的合同约定,在该行一般执行的是贷款利率调整周期半年一次。按照这个习俗,工行相当部分贷款,明年还是要执行降息前的利率水平。

再看存款付息。工行三季度末存款78983亿元,其中定期40287亿元,活期37696亿元,其他1000亿元。按此计算,工行对定期存款可减少付息435亿元,活期减少付息135亿元。降息后,工行将减少存款付息成本570亿元。

这样的结果,似乎和常理相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这是由于贷款、存款在资产、负债中的占比不同所致。工行在三季度末,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仅47%,而存款在总负债中占比高达90%。

相对于工行9万亿的资产规模,降息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仅有170亿元。

又多收20亿 

除了降息,央行还下调了再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而这两项,于工行而言最为受益。

工行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其拥有的客户存款也最多,三季度末,存款总额达7.9万亿元。存款准备金率下降一个百分点,等于是央行释放出来近800亿元的可用资金。

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付息率是1.89%。这800亿元自行运用以后,按照本报研究测算的4.35%总资产生息率,工行能多增加利息收入近20亿元。

再贴现率下降1.35个百分点,无疑也让手握2000亿元票据的工行,在碰到流动性紧张时向央行融通资金会更加“自如”。“2.97%的再贴现率,其实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相差无几。”银行业界人士认为。

工行固有的“国老大”优势,在经济下滑的预期和放贷谨慎的背景下逐渐显现。铁道部明确明后两年新增规划建设总投资达2万亿元。记者从工行方面获悉,11月21日,工行已与铁道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要“满足铁路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签”下铁道部这一大单,意味着未来两年工行将不会为寻找信贷客户而发愁。

工行表示,未来贷款增速仍将保持与GDP基本同速。在贷款结构上,“中长期贷款会适当增加,尤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等,将积极介入”。

工行在信贷业务上的强势,使得证券研究机构对之看好。华泰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工行业务发展良好,维持“推荐”评级;作为工行的境外战略股东,高盛11月27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对中国银行业仍持中性立场,但维持工商银行H股的买入评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