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计划造就日本黄金十年
导语: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实施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实际年均增长率达11.6%和11.5%,仅仅7年后就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

没有“富民”的经济增长,价值大打折扣。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经过战后一段较长的发展阶段,科技不断进步, 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生产能力大增。但是国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失业率增加,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劳资关系紧张。

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当时日本的理论界存在“稳定成长论”和“高速增长论”两种观点,以池田勇人和下村治为代表的政界和学界人士支持“高速增长论”。他们认为,只有让劳动者合理分享GDP增长的成果,国民收入和GDP同比率增长,才能有效解决生产力过剩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保持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 池田内阁推出了以经济增长为手段, 国民收入增加为目的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多管齐下促增长

该计划其要点包括经济高速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完全就业和消除日本经济所具有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状况。

具体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10年内,GDP和国民收入双双翻倍;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

相应的,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实现GDP倍增: 充实社会资本; 产业结构升级,鼓励高生产率产业;提升人口素质,振兴科学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等。

针对经济结构不平衡,也出台了一些有力措施:1. 引入了最低工资制,在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阶段,就使收入差别不致扩大。2.完善社会保障计划,健全养老保险金,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3.在减税方面,计划从1961年开始,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约占到日本1961年GDP的5%。4. 政府制定了保护农民的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在20世纪60年代,农产品价格上涨为95%左右,而农村购入的工业品价格指数仅上涨了约30%。

“富民”计划效果显著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超过预定的目标;1967年,便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1973年,又实现了一个翻番。人均国民收入按市场价格计算,从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10年间实际工资指数增长1.67倍。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失业率保持在1.1%~1.3%之间,实现了充分就业。

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升级,也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动力。在该计划完成的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计划导致企业的人工成本上升很快,虽然促进了产业升级,但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高工资和低失业率, 带来了一定的通货膨胀。从1960~1971年,日本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5.5%,超过同期美国3.4%的平均通货膨胀率2.1个百分点。其他的问题还有:大都市人口过密化和农村人口过疏化日益严重。

中国也该“富民”了

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经济发展处境极其相似。同样是经济高速增长多年,国民不能合理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经济增长畸形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消费不足。经济结构不平衡加剧,两极分化现象已经接近危险的边缘。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2007年的0.48。

近些年,政府也做了很多相应努力,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依然在减小。

因此政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摆脱单纯追求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思维定式,从“国富”战略转向“富民”战略。从实施“富民”战略的时机来看,中国早已具备充分的条件。

首先,根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研究数据,2004年中国的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日本1961年的水平。和当年的日本一样,中国现在也处于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

其次,近几年,政府的收入(预算内和预算外)基本占GDP的30%以上,政府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规划。

再次,在政策层面上,“富民”战略和政府提出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等重要政策取向也完全一致。

最后,“富民”战略与经济增长并不矛盾。 日本的经验证明,追求国民收入增长反而会带动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国民收入增长的经济增长才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效果远远好于单纯的GDP增长,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虽然当前经济大环境加大了经济转型的成本,但还是应该坚持“富民”战略,以人为本,寻求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国民福祉的最大化,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