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王子“中东巴菲特”
导语:与其他富豪更大的不同是,阿尔瓦利德还是一位阿拉伯人——而且是没有任何石油财富的阿拉伯人,他获取财富的途径与沃伦·巴菲特有异曲同工之妙——阿尔瓦利德以西方世界的投资方式在华尔街扎下根

“如果你拥有215亿美元你会做些什么呢?难道生活会因此而变得复杂了吗?”

在开始写作《投资狂人——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的财富传奇》一书的时候,康锐思反复问自己。他深信,每个人都梦想一夜之间能够拥有巨额财富。 直到与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Alwaleed Bin Talal,以下简称“阿尔瓦利德”)面对面。

就在这场会面之前,根据专门追踪富人与知名人士的《福布斯》杂志提供的数据,阿尔瓦利德的投资价值又上升了38亿美元。这一投资数额相当于每天大约投资1040万美元,每小时差不多投资43.4万美元——或者说相当于每秒钟就投资120多美元。

作为自由主持人和记者,康锐思曾采访过一些世界知名的领导人和有影响的人物,其中包括纳尔逊·曼德拉、希拉里·克林顿、科菲·安南、汤姆克·兰西、理查·基尔等。在他看来,阿尔瓦利德是依靠商业交易起家的亿万富翁,王室成员身份只是他商业身份的一个“附属品”。

成功原动力

阿尔瓦利德早年曾经习惯每天睡眠5小时,以便抽出更多时间监察遍布中东以及欧美各地的投资组合。他的人生信念是“追求成功,讨厌失败”,而这种强大的信念源自于他严格的家庭教育。

他生于1957年,是沙特已故国王法赫德的侄子,在遍地黑金的石油王国沙特,阿尔瓦利德是王室数千名王子中的佼佼者。14岁时,阿尔瓦利德的父亲便安排他进入利雅得一所著名的军事学院学习,他也由此成为了沙特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军人。

阿尔瓦利德说:“那段生活改变了我的一生,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关键阶段,从军校出来后,我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和迟疑不决都被一扫而光。”

接受军事教育改变了阿尔瓦利德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对商业产生兴趣。在军事院校期间,阿尔瓦利德开始坚持听BBC电台的新闻,学习商业知识,阅读时政杂志和报纸。

1976 年,阿尔瓦利德独闯美国,去了加州Menlo学院攻读商科,1979年成功取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985年又于Syracuse大学取得了社会科学的硕士学位,后来,还被Exeter大学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阶段,在美国的这一段经历就让阿尔瓦利德树立了自信。

但是,阿尔瓦利德真正获得投资技巧是在他的工作中, 而不是从书本中。当王子于1979年返回利雅得时, 那是一个投身于商业的具有光明前景的良机。油价正不断打破最高纪录, 且政府正抽出数十亿美元投入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

当时,阿尔瓦利德向父亲借了1.5万美元,此外又将父亲给他的一栋价值150万美元的房子抵押出去,获得了40万美元现金贷款。凭借这些资本,阿尔瓦利德从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商业冒险。

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后,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大笔收获石油美元,国内的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阿尔瓦利德利用自己的关系和手中不多的资本,做起了贸易代理和承包生意,仅几年时间,他每年的利润就达到数千万美元。

不过,他的最大的一桶金并不是通过做石油生意获得的,而是在沙特国内做房地产投资得来的。当时,阿尔瓦利德及时预见到政府依靠石油美元实施的高福利政策,将大大刺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

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中东局势再度紧张。沙特人担心沙特阿拉伯将是下一个战场,忙着抛售土地,利雅得地价跌掉2/3。但是,阿尔瓦利德逆势操作,反向大举收购。抛地者对他的“接盘”感恩戴德。他果断出手,在首都利雅得买下大片地产,35岁不到的他成了利雅得最大的“地主”。

随着阿尔瓦利德在建筑和房地产业的成功,他的财富“滚雪球”式地增长。他建立了私人投资旗舰王国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 Company),并且把触角伸向金融领域。1986 年,他小试牛刀,收购了连年亏损的沙特阿拉伯联合银行,经过3 年大刀阔斧的改革,1989 年,使得这家银行成为沙特最赚钱的商业银行。

然而,真正将阿尔瓦利德推到全球聚光灯下的,是他投资花旗银行的惊人之举。上世纪90 年代,阿尔瓦利德向当时因美国房地产贷款和拉美业务经营不善,而陷入困境的花旗银行大笔注资,帮助花旗从泥沼中抽身免于破产。

而花旗银行的股票自1994年后扶摇直上,这笔投资至今仍然是他获利最丰厚的投资,为他赚回了一半的身家。经此一役,阿尔瓦利德正式成为了国际投资者,他的眼光也开始投向全球。

坚持“投资最好的”

其实多年以来,阿尔瓦利德和他的王国控股公司,也正是由于其独到的价值投资理念,才得以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并享誉全球。

王国控股的投资理念是“投资最好的(invest in the best)”,从王国控股投资的股票来看,大部分都是在其行业领先的股票,侧重于股票是否有稳定的可预期的收益,并且其品牌是否有全球化的战略。

阿尔瓦利德曾以数十亿美元投资美国若干个新旧经济股,显示出他注意传统的价值投资。但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不限于市盈率低的股份,一些超跌股也可以成为他的买入目标。

阿尔瓦利德说:“我是在这些公司的股价暴跌70%之后才买的,作为长期投资,我并不在乎旧经济,也不在乎新经济,看重的是价值和增长潜力。这就是说,无论新、旧经济股,只要有内在价值及增长潜力,便是好股。”

在上世纪末,当所有人都抛弃美国旧经济的股票,追捧互联网概念,导致这些地位稳固的老公司股价暴跌,而阿尔瓦利德却趁机慢慢吸纳;而当后来科技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后,所有人都抛弃互联网股,转投传统公司,导致互联网股票暴跌,这时候他又买入价值7 亿美元的互联网股票,并且将他在美国在线(AOL)的投资增加至10 亿美元。

长期以来,阿尔瓦利德的投资目标是那些股价受挫的名牌,如可口可乐、福特汽车、迪斯尼等,这些公司在行业内占主导地位,但仅仅由于短期失误而遭遇到了投资者的短期抛售。

阿尔瓦利德说:“我总是在寻找同样的东西——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健康稳固的根基,但是陷入了暂时的困难之中。”他经常选择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大企业投资,经过运作将它们从绝境中拯救出来。

而且他的投资非常多元化,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的企业,而像欧洲的法国迪士尼乐园、伦敦 “金丝雀码头”酒店、巴黎乔治五世饭店也都曾借他之手后成功“复活”。

尽管《经济学人》曾经撰文质疑阿尔瓦利德的资金来源和投资目的,但是沙特王子总是苦笑着坚持他的钱都是来自个人的资金。阿尔瓦利德希望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向西方商界介绍阿拉伯世界,而且他大量投资西方企业,但从不干预它们的经营管理。

为了突破部分国家对私有公司投资资本市场的限制,阿尔瓦利德决定将其苦心经营的公司上市,原本打算发售总股份的30%,但是由于碰到沙特股市崩盘,他减小了发行规模。

2007年7月,王国控股公司在利雅得的IPO得到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疯狂追捧,所售股份获得了一倍认购,约有120万沙特人参与其中,而沙特总人口不过2300万。通过此次IPO,王国控股总市值达到172亿美元,而它所发行的市值23亿美元的股份仅占其总股本的5%。

中国,“芝麻开门”

现在,阿尔瓦利德王子的投资组合中又加入了中国元素。2006 年5 月底,阿尔瓦利德以20 亿美元认购中行2.7%的股份,吹响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其后工商银行的海外招股中,他再掷20亿美元认购;中国交通建设上市,他以策略投资者身份认购相当于53.7亿港元股份。

此外,在招商银行H 股发行时他也参与其中;去年7月,复星国际在香港IPO,阿尔瓦利德通过国际配售获得2.34亿港元股份——他本打算做策略投资,但因为不满意复星给予的额度太少而放弃了这一资格。

而且王国控股公司去年以5800万美元收购了昆山商贸酒店,并改名为昆山瑞士大酒店。这家酒店是他在中国落下的第一个棋子,也是阿尔瓦利德在中国内地的第一项直接投资。他的中国投资策略以并购成熟物业为主,计划在未来5年内,会在中国的二线和三线城市继续开设10到15家酒店。并且阿尔瓦利德还特别申明:“在中国的投资没有上限”。

在重点布局中国的同时,近日阿尔瓦利德又宣布会继续增持近期风雨飘摇的美国花旗银行。这个举动也许会被有的人当作疯狂之举,但是以阿尔瓦利德的历来投资战绩来看, 谁又敢说他不会将其所接触的东西都转化为财富呢?

阿尔瓦利德豪华游艇的客人留言簿上, 在一系列的客人们留下的鲜花般的感谢词之间,曾经有一位花旗银行高级经理的留言引人注目,他写道:“ 我已经与殿下一起工作了15年,现在, 我期待着下一个15年, 那时你将成为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最有影响的商人。”

奉承之辞?当然是。

但,或许阿尔瓦利德将来所要走的路,也不会与这个目标偏离太远。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