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储备多元化长期减持美国国债
导语:据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TIC)报告显示数据,9月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当月中国增持了43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至5850亿美元;而日本则减持了128亿美元美国国债,至5732亿美元

据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TIC)报告显示数据,9月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当月中国增持了43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至5850亿美元;而日本则减持了128亿美元美国国债,至5732亿美元。

这其实是中国的无奈之举:如果中国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那么为了把新发国债推销出去,美国政府会大幅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这将导致中国央行持有的存量国债价值更猛烈的缩水。

但是11月的美国国债并没有如想象中的大幅缩水,反而上涨不止。由于美国短期国债重新获得国际投资者青睐,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显著升值。在这一背景下,短期增持美元国债还是中国暂时的选择。

另外,虽然美国遭受了金融危机重创,但从目前的结果看,欧盟受损可能更严重。以实物资产来看,黄金和石油等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也无法满足安全性需要。

而且通过短期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来帮助美国金融市场尽快恢复稳定,有助于最小化中国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

然而,美国政府承诺用于救市的潜在资金规模已经高达1.4万亿美元,目前美国财政部的未偿还债务达到10万亿美元,其中可流通国债总额为5.7万亿美元。

如果美国政府全部采用增发国债的方式来为救市成本融资,长期看来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可能最终还是会缩水,而且等到金融市场稳定之后美元也可能继续贬值,持有美国国债未来可能出现更大损失。

由于此前资产泡沫的全面性及大规模性,使美国经济面临巨大冲击,同时政府及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缓解市场压力,这就使得经济调整可能出现长期慢性的衰退。

因此,中国的长远战略应该是坚持储备的多元化配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近日就呼吁,中国不应再买美国国债了,不能让中国承担太大的风险,而应尽快实现分散投资。更重要的是,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外汇储备不能再以每年3000亿的速度增长了。

现在外汇储备总额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在未来应逐步降低其份额,从储备安全的角度来看,结构调整可能更为关键。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