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领机构跟风游击战
导语:一向标榜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近期操作明显偏向游资化,这导致当前市场上博短线之风盛行,投机行为成了主流

游资一直被认为是股票市场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但最近,这支队伍却在快速“扩容”。

通过对11月上交所TopView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除了游资的快进快出使得当月反弹很快夭折,一向标榜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操作也明显偏向游资化,这导致当前市场上博短线之风盛行。

根据我们的分析,在QFII、基金、券商三大机构投资者之中,以QFII聚集地为首的营业部游资化操作最为明显,这主要包括瑞银证券总部、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申万上海新昌路等。

曾一度被认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基金,游资化操作也十分明显,他们对于一个板块的爱憎似乎倏忽即变。而券商团队中,无论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自营部这样的“大家”,还是日信证券、东吴证券自营部这样的“小家”,都存在短线买进卖出现象。

QFII低吸高抛

在11月初的A股反弹中,QFII让我们见识了他们翻云覆雨的功力。

瑞银证券总部先是在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前两周在二级市场抢筹12.65亿元,并通过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平台,在11月6日至7日扫货近10亿元。此后10个交易日,瑞银证券净买入5.28亿元,其中买入16.80亿元,卖出11.52亿元,短期内如此大手笔买进卖出,与游资操作路径相仿。

表现在个股上,瑞银证券总部在中国平安、海螺水泥、三一重工3只个股上的游资化操作路径最为明显。

举例而言,11月3日至11日期间的4个交易日中,瑞银证券总部先后累计净买入2.38亿元中国平安,卖出金额为0。而在11月12日至20日期间的4个交易日中,累计抛售1.88亿元中国平安。

再看另一家QFII营业部——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其操作更为活跃。

在11月4万亿政策、4月24日印花税下调以及9月19日印花税单边征收等3大利好刺激的反弹行情中,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的交易总额均名列所有交易席位的第2位,仅次于游资聚集的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并且其每次买卖金额都近乎相当。

表现在个股上,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对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海螺水泥的操作,也明显体现出低吸高抛、再低吸再高抛的路径。

此外,QFII聚集地之一的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也十分突出。在11月的反弹中,该席位买入21.79亿元,卖出20.32亿元,净买入仅1.47亿元。

与瑞银证券相似的是,申万上海新昌路的游资化操作最为明显的个股也是中国平安。该营业部在11月3日至11日累计买入3.04亿元中国平安,其净买入金额随时间呈逐渐递减的形式。

11月14日,中国平安创出反弹以来的新高27.00元每股,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开始减持。其撤退路线与其增持路线刚好相反,其减持金额随时间递增,直到11月20日,其单日减持金额达到1.39亿元。

基金偏好板块轮动

仅次于QFII游资化操作程度的,当属基金。

11月基金整体买入1016.61亿元,卖出1084.78亿元,净卖出68.18亿元。其间,基金对于银行股、房产租赁板块个股以及中国南车、中国石化等权重股的操作明显趋于游资化。

上交所TopView数据显示,基金在11月的反弹前和反弹中高调买入银行股,可是在上证综指反弹至2050点后即开始大肆抛出。而其对房产租赁板块及中国南车的操作则恰好相反。

11月1日至18日,基金增仓金额最多的板块是银行板块,净买入43.07亿元。具戏剧性的是,11月19日至28日,基金减仓金额最多的板块也是银行,净卖出43.31亿元。其中,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股都是基金反手做空的对象。

在房产开发租赁板块,基金表现为先卖后买。在11月3日至18日,基金净卖出5.49亿元,11月19日至28日基金在该板块增仓14.18亿元。其主要反手做多的股票为金地集团、保利地产等。

在中国南车上,基金短炒手法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在8月22日至11月7日中国南车盘整阶段,基金合计净买入11.11亿元。而待11月9日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中国南车飙涨,蛰伏其中的基金便开始大笔卖出,在11月10日至18日的6个交易日中净卖出13.31亿元。在随后中国南车向下调整的交易日中(11月19日至11月28日),基金又捡回筹码7.12亿元。其在蓝筹股方面的操作路径和游资十分相仿。

券商自营快进快出

在机构群体中另外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来自券商自营部,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券商自营部也存在短期快速买进卖出的现象。

中信证券自营部(A21592)便是其中之一。该席位在11月净卖出24.39亿元,其中买入15.46亿元、卖出39.85亿元。其游资化操作最为突出的个股有中信证券、中国人寿、贵州茅台等。

他们对中信证券个股的操作分为两步,先是在11月3日和5日累计净买入7712.99万元,之后便在11月7日抛售2386.49万元;在11月10日中信证券涨停之日又买回1650.63万元,此后在11月11日~13日3个交易日内抛售8097万元。

这段时间内,中信证券自营部合计买入该股16488万元,净卖出14608万元,净买入1879.97万元。在对一些个股快进快出的同时,该营业部也对中国平安、海螺水泥、大秦铁路等股票进行了大额卖出,这对A股反弹的扼杀具有更致命的杀伤力。

除了中信证券这样大牌的营业部在博取短线利润外,国泰君安自营部、申银万国自营部等机构投资者似乎也在弱市行情中抓取“结构性机会”。

其中,国泰君安自营部买入12.12亿元,卖出15.80亿元,净卖出3.68亿元。

申银万国自营部动用旗下3个交易席位A23166、A23475、A24223,每个交易席位买入与卖出金额都几乎相等。其买入卖出金额相当的个股有天威保变、置信电气、武钢股份、冠农股份、赛马实业、赣粤高速、潞安环能、国阳新能、天药股份、百联股份等。

通过对更多数据的研判,我们注意到,不仅券商中的翘楚在博取短期利益,一些小型券商的短线操作案例更俯拾皆是。

如日信证券自营部(A21287)11月期间买入40875万元,卖出39959万元,净卖出916万元;湘财证券自营部买入1346万元,卖出1362万元,净卖出16万元;东吴证券自营部(A27256)买入9147万元,卖出9921万元,净卖出774万元;国海证券自营部(A23686)买入467万元,卖出431万元,净买入36万元等。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