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愿意上榜而去花钱的,也有为不上榜而花钱的。”一位上榜富豪的助手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
坊间甚至流传,一些不愿意上榜的富豪,可以事先“沟通”,一般花30万就可以不上榜。目前,记者尚无法找相关榜单制定者求证此事,但很多公开信息中已露出富豪榜的人为操纵嫌疑。
根据公开报道,2008年胡润百富榜第二名杜双华就是通过“做工作沟通”以后的结果。胡润原计划是杜双华为首富,但杜双华不想出名。“这样做工作沟通从首富变成榜眼,是否有金钱交易?”一位传媒人士对此充满疑问,“就算没有交易,轻易从第一名改为第二名,这样的排行榜还有什么可信度!”
富豪榜易碎真相
2008年10月8日,浙江纵横集团董事长袁柏仁以70亿元的财富首度跻身胡润2008年百富榜,列第76位。15天后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危机。类似袁柏仁“见光死”的案例不胜枚举。“水电大亨”王德军,2004年排名福布斯大陆富豪榜第167位,仅仅1个月后因涉嫌非法侵占巨额国有资产被四川省纪委专案组拘押。“东阳富姐”吴英,2006年名列胡润女富豪榜第6位。半年后就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刑拘。
企业越是有问题,越是资金链紧张,企业老板越想上富豪排行榜。为什么呢?河南财经学院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史璞教授认为,“他们希望列入排行榜中给自己脸上贴金、粉饰,通过排行榜给自己做一个形象包装、掩饰。然后给有关部门看,银行继续相信他给他贷款,政府继续扶持他。这就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家容易上榜,同时衰败又很高的原因。”
除了问题企业想通过上富豪榜给自己形象包装外,史璞教授指出,富豪榜还被富豪们当作公司上市前形象宣传的平台。“有的企业参加富豪榜排名是为了上市,通过富豪榜提升企业知名度、影响力。也有落榜的富豪是策略性退出,比如完成了上市逐渐从富豪榜上后撤。”
思念集团是国内速冻食品行业的佼佼者,早在2005年就占据国内市场20%份额,2006年8月顺利在新加坡实现上市。董事长李伟当年以41亿元身家名列胡润富豪榜第51位,为当年河南首富。
令外人不解是,尽管思念食品集团上市后两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运营良好,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速冻包馅类食品独家供应商,但李伟的身家财富在2008年胡润富豪榜中仅以9亿元位列821位,差点跌出千位之外。“李伟完成企业上市后,富豪榜的作用对他来说价值不大,开始逐渐淡出。”河南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
打折的公信力
富豪榜之所以失控、失真、被富豪们当作粉饰形象的工具充分利用,在史璞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出在企业家自己申报资产的操作方法,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家配合自己的商业目的随意申报资产。
史璞与福布斯杂志有过这方面的交流,也曾接待过找到他希望介绍河南富豪的福布斯杂志记者。据史璞介绍,凡是自愿参加福布斯排行榜的富豪都可以报名,数据材料由富豪自己提供,自负责任。福布斯根据各地富豪们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排名。此外,福布斯杂志也有记者主动联系企业进行合作,鼓励企业家参加富豪榜排名。
“一方面企业家想利用他们的富豪榜,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利用富豪们参加这个排行榜获得巨大收益。这就是富豪榜的形成。”史璞说,“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需要对福布斯、胡润这一类富豪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上富豪榜的企业未必不好,而上了富豪榜的企业未必就是经营管理好的企业。”
一位市场人士指出,浙江纵横集团崩盘发生在10月23日,胡润团队15天前公布纵横集团董事长袁柏仁资产70亿元,不可能完全不知道此时袁柏仁资金链已经相当紧张。退一步说,胡润团队如果完全不知情,那么他的榜单也就失去了可信度。“从70亿资产到亏空二三十亿,一正一负相差100亿元!”
制榜者疑云
哪些富豪榜值得相信?
12月5日中午11点,记者致电福布斯杂志市场部了解排行榜的商业运作。
市场部一位女士说,“福布斯排行榜是福布斯杂志的一个产品。其他方面,我不方便告诉你。”该杂志另一位人士则向记者委婉表示,“你这个问题比较敏感。”
富豪榜上的富豪纷纷落马,公众有理由怀疑榜单制作是否存在商业利益。而榜单商业运作的不透明,工作人员闪烁其词,进一步加剧了疑云。
不过,河南省中陆物流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工商联副会长王超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表示,“福布斯和胡润从来没有跟我收过上榜费用。”
王超斌是福布斯富豪榜上“常客”,从2004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在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跻身胡润富豪榜。据他介绍,福布斯和胡润对富豪榜的操作方法不同,“福布斯派专人到企业,到当地去了解富豪和他企业资产的情况,有的还做资产评估,调查比较仔细。然后给企业发一个调查函,注明企业的资产状况,如果你有异议,可以向他们提出来。”
王超斌表示,根据他在省工商联与其他企业家了解的情况,胡润几乎也没有跟上榜的河南企业家接触,没有实地考察,没有做全面调查。主要是根据公开资料以及了解到的信息编制的榜。相比来看,福布斯富豪榜要比胡润的榜单可靠性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