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实践警示创业板投资风险
导语:创业板成立初期因为上市标准宽松、分布的行业过于单一,以及对市场资金的分流效应,都可能为投资者带来风险

在国际市场上,创业板并不一定是投资者的淘金地。

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国际创业板市场,至今已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球创业板市场共有41家,在此之前多家创业板市场被“关停并转”。多元化的上市公司结构、灵活的上市机制及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海外发展较成功的创业板市场的共同特点。

例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及伦敦AIM市场已不再强调企业的高科技性,AIM对上市公司规模、公司收入标准、公司收益标准、公司股份转让及公众持股的最低要求都没有规定和限制,以及“终身保荐人”的监管制度等。

然而,就算是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永葆光鲜,而有些创业板市场更是一度陷于困境之中。在一场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的打击下,大量公司退市,创业板市场指数及成交量大幅下挫。此后,部分创业板市场一直难以恢复。

英、美创业板交易活跃

纳斯达克市场在美国股市上有着重要地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纳斯达克总市值基本上等于道琼斯,有时候甚至更大。但需注意的是,纳斯达克市场成交活跃,与主板市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截至12月8日,2008年纳斯达克指数成交量为5364.62亿股,仅为道琼斯工业指数成交量的45.62%。而这一比例在2007年达到65.33%,2006年达到80.68%,2005年更是高达90.90%。

在股市整体收益率方面,纳斯达克市场亦不及主板。在建立初期,纳斯达克指数一直快速上涨,至2000年熊市前夕,涨幅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表现。但是,科技股泡沫的破裂令纳斯达克市场大伤元气。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点5048.62点下挫后一直得不到恢复,上轮牛市最高点仅为下跌前的57%,如今仅为历史最高点的31.13%。而道琼斯指数则冲破原有高度一致上涨到14000点以上。截至12月8日,道琼斯指数年内下跌32.65%,而纳斯达克指数则下跌40.74%。

英国AIM市场亦是成功创业板市场的典范,市场交易活跃。但与主板市场相比,AIM市场成交量及成交额较小。2007年AIM市场成交额为1024.62亿美元,不到主板市场成交额的1%。

与美国市场相类似的是,AIM市场在2000年熊市前的收益较高,AIM指数在1998~2000年期间急速上涨,涨幅远大于主板同期表现。但熊市时AIM指数跌幅也相对较大,且熊市过后虽仍有所发展,但仅恢复至最高点的一半左右。与2006年末相比,2007年AIM指数最大涨幅为17.26%,而富时100指数最大涨幅仅为8.22%。

港、日创业板发展艰难

韩国KOSDAQ市场成立于1996年,在政府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根据WFE提供的数据,2007年,韩国KOSDAQ市场成交额为5393.18亿美元,为韩国主板市场的26.89%,而这一比例在2006年达到33.50%。KOSDAQ市场的收益率亦不及主板市场。与2006年末相比,KOSDAQ指数2007年的最大涨幅为39.81%,而KOSPI指数最大涨幅达到43.95%。

香港创业板可谓处境艰难。截至2008年11月末,香港创业板年内仅有2家新公司上市,上市公司总量仅为177家。前11个月,香港创业板市场成交量为1537.06亿股,仅为恒生指数同期成交量的0.26%。与2006年末收盘点位相比,2007年香港创业板指数最大涨幅为48.27%,小于恒生指数的58.47%。

日本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亦不尽如人意,成交量明显小于主板市场,且从2006年开始不断萎缩。但是,日本JASDAQ市场的整体收益率却一度高于主板市场。与2006年末相比,2007年日本JASDAQ指数最大涨幅为9%,而日经225指数最大涨幅仅为6%。

投资创业板的三重风险

随着国内建立创业板的“旧事重提”,投资者似乎已感受到了创业板的脉搏。但个人投资者总是容易迷失方向,2007年全民炒股便是值得吸取的教训。投资创业板,除了考虑其收益,更要认清其风险。

首先,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创业板成立初期,由于公司上市的标准十分宽松,一些质地较差的公司亦能上市,有些公司甚至在上市前才匆匆成立。这样的公司业绩并不突出,随着市场的发展,造假等丑闻就会逐渐暴露,造成较大的股价波动。例如,2000年后德国新市场指数持续走低,一些概念性的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严重受损。创业板在创立初期发展势头较为缓慢,收益率很低,但上市公司退市的概率却很高。

其次,如果创业板公司分布过于单一,将产生较大风险。香港创业板市场在创立之初,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当时大热的网络科技股,高峰时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市值占整个市场的80%。在互联网的神话破灭后,很多企业经营失败,影响到整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最终导致香港创业板的长期低迷。

此外,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创业板或将会分流一部分资金,对投资者预期产生较坏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投资信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