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11年风雨
导语:11年来,创业板准生的可能性跟随A股市场的波动而不断起伏,其间的探索历经怀疑、忧虑等诸多艰辛

当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12月初表示将适时推出创业板,将创业板的问世重又拉回投资者视线时,这距离国内创业板的“萌芽”已近11年之久。

从萌芽到搁置

早在1998年,有关推出创业板的想法便提出。1998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决定研究建立高新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总体方案,并进行试点;3月,民建中央向九届政协会议提出《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被视为中国创业板设想的开端;8月,中国证监会主席视察深交所,提出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功能,形成高科技板块。

12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1998年,亚洲多数国家仍被金融危机阴霾笼罩,但当时,美国创业板市场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正不断冲高。

反观国内A股市场,在1997年冲高回落后,上证指数1998年在1050点~1430点之间波动,深证成指从年初的4316点下挫至年末的2949点。

自1999年以来,深交所筹备创业板市场的工作正式开始。1月,深交所向证监会正式呈送《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及实施方案;3月,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高科技企业板块”;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适时在上海、深圳交易所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

2000年4月,当时刚出任证监会主席不久的周小川表示对设立二板市场已作充分准备,证监会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设立二板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同年,深交所高新技术板工作小组成立,并基本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组织体系,深交所全部会员单位也顺利完成创业板技术系统全网测试。2000年9月,深交所停止在主板市场发行新股,全面进入创业板市场的筹建。

至此,中国创业板的建立似乎已近在咫尺。但就在此时,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代表的创业板市场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科技股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英国AIM指数等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成立于1999年的香港创业板市场也遭受厄运。同时,1998~2001年整体处于上涨通道中的A股也从2001年下半年起开始下跌。

怀疑与忧虑令创业板市场的推出逐渐走远。2001年11月,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吸取香港与世界其他市场的经验,把主板市场整顿好后再推出创业板市场。

熊市中分步进行

这一搁置,令创业板的建立尘封多年,但其间并未停止讨论与摸索。2004年5月,深交所推出权宜之策——成立中小企业板市场,这标志着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实际上, 2001~2004年期间,并非创业板市场探索的真空期。

2002年11月,在创业板计划搁浅1年后,深交所在给证监会《关于当前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的报告中,建议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创业板建设。

2003年3月,由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的议案》,建议以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同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通过,明确提出推进风险投资及创业板市场建设。

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在此期间,A股经历了一波熊市。

股改后重来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创业板在中国被重新重视。2006年6月,一度让路于股改的IPO重新开闸,同年年底,尚福林表示将适时推出创业板;2007年3月,深交所称创业板技术准备到位;3个月后,深圳创业投资协会副会长透露,创业板市场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筹设阶段。

2007年8月,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将尽快推出创业板,国务院批准《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此时,A股乃至全球股市处于大牛市中。

2008年1月,尚福林表示争取在2008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立创业板市场。

半个月后,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就创业板规则和发行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不过,当时谁也没想到,美国次贷危机会演变成大范围的金融危机,中国股市跌幅日益加深。创业板市场未能如尚福林所言于上半年推出,甚至至今未见踪影。

10月28日,A股跌至阶段性低点,之后有所反弹。如今,领导层关于建立创业板市场的声音再次发出,创业板何时推出问题卷土重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