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被迫持有中石油
导语:2008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跌至10元附近时,张洋(化名)决定将50万资金全部投入其中。

专题:A股2008剧痛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悲怆A股2008
·A股全线坠落
·投资者对基金业很不满
·多半基金在熊市中裸泳
·券商错判市场的四大缘由
·券商集体错判今年股市
·QFII引领游资化
·踏准政策节拍悬疑
·私募基金年均亏损逾30%
·大小非减持争议关键在信息披露
·大小非至少套现261亿元
·被迫持有中石油
·散户平均赔5万元
·机构投资者加剧股市动荡
·机构破坏市场稳定之症结
·管理层为何难维稳?
·中国式救市怪圈
·维稳失败的根源在监管层2009

2008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跌至10元附近时,张洋(化名)决定将50万资金全部投入其中。

“我明年就50岁了,现在投进去50万就当作存养老金,就算再拼搏10年生意还没有进展,也不会给孩子添什么负担了。”和记者聊起这个决定时,张洋脸上带着几分无奈。

20多年前,张洋以北京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做普通的技术人员。在单位熬了近10年后,张洋决定抛弃铁饭碗,毅然下海从商。

1999年张洋迎来事业的巅峰期。通过经营纺织品出口,张洋向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大量出口中国制造的廉价服装等产品。但随着欧盟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盘查力度越来越大,2000年,张洋的三个集装箱服装被海关查出存在假冒国际名牌,被处以高额罚款。深受打击的张洋不得不将剩余资金转向国内,在广东开设一家皮具加工厂。经过几年的经营,皮具厂逐渐走入正轨,于是张洋将目光投向了A股市场。

2006年开始的一轮大牛市让张洋看到赚钱的机会。2007年初,张洋将300万元资金投入股市。一开始他通过短线操作的方式,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9月,由于听信机构将联合拉抬复星医药股价至20元以上的“内幕消息”,张洋在9月20日该股到达阶段高点17.37元后,在半个月时间内陆续以16元多的均价建仓。但20元的目标没有达到,股价在两个月后跌至11元。

之后该股开始了一波反弹行情,在2008年3月初,再次达到18.5元高位,然而张洋不但没有选择获利了结,反而再次相信了市场上关于大盘即将触底的传闻。在17多元的高位再次增仓复星医药。

此后大盘在4月由于印花税单边征收出现了一波短暂的反弹行情,随后就连续下挫并跌破2000点。复兴医药也仅反弹到张洋的17元成本价后,就一路跌破10元。半年时间,张洋手中股票的市值缩水达50%。

在股市大跌的同时,张洋的皮具厂同样面临危机。“不仅接不到新的订单,以前的订单也开始出现退订。很多工厂已经因为产品滞销而倒闭,虽然我们没有积压,但不开工的话一样会倒。”张洋对记者说。

由于海外经济形势恶化,皮具产品的销路迅速萎缩。自今年8月起,工厂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为了保证员工薪酬等基本的现金要求,张洋不得不在“十一”放假前,以8.5元左右的价格将复星医药全部清仓。

“当初投入的300万元现在还剩下不到150万。明年情况更不乐观,厂子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我现在留了100万流动资金,剩下的50万先投在中石油里,毕竟央企总不会像我们一样面临倒闭,这也算是被迫的价值投资了。”以往每年只有春节回家的张洋,从11月起就给员工放了假,早早回到了寒冷的北京。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