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踏准政策节拍悬疑
导语:是QFII分析师却能准确洞悉政策演变,还是如市场人士质疑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专题:A股2008剧痛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悲怆A股2008
·A股全线坠落
·投资者对基金业很不满
·多半基金在熊市中裸泳
·券商错判市场的四大缘由
·券商集体错判今年股市
·QFII引领游资化
·踏准政策节拍悬疑
·私募基金年均亏损逾30%
·大小非减持争议关键在信息披露
·大小非至少套现261亿元
·被迫持有中石油
·散户平均赔5万元
·机构投资者加剧股市动荡
·机构破坏市场稳定之症结
·管理层为何难维稳?
·中国式救市怪圈
·维稳失败的根源在监管层2009

2008年,QFII数次短线波段操作,让市场认识到他们不仅重视基本面分析以进行长线的价值投资,还能把握政策预期的变化采取波段性交易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QFII在今年的行情中就能独善其身,他们同样遭遇大规模亏损。

基金研究机构理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QFII的A股基金今年整体平均大幅亏损逾61.61%,亏损幅度略高于内地股票基金(平均亏损54%)。

相对亏损更多的业绩而言,QFII一个惊人之处在于最近他们屡屡能抄底成功,是QFII分析师确实能优秀到准确洞悉政策的演变,还是如市场一些分析人士质疑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预测有术

2007年11月,高盛等多家QFII一致看空A股市场。统计显示,其时,QFII获得的配额已达100亿美元,但他们的持股额仅占A股流通股市值的0.5%左右,仅占总配额的57%。而2008年A股市场的表现确如其所料。

QFII在2008年内的几次精准预测,更让市场为之惊讶。

2008年1月,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透露,按新的高盛A股估值框架,基于估值因素预计,到2008年底,沪深300指数将达到4700点,意味着在当时5360点水平上至少存在12.3%下降空间。

那时,内地众多机构投资者还沉浸在A股“黄金十年”的臆想之中。

2008年4月初,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预计,政府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派发新QFII额度。结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4月8日表示,中国正在修改相关规则,放松对QFII的限制。

汇丰银行4月3日指出,中国政府可能会于奥运前宣布连串的救市措施。4月20日,监管层果然出台限制大小非解禁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4月24日又下调了印花税。

让人注意的是,印花税降低的3天前,即4月21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成为当日沪市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大的席位,全天买入9.5亿元,卖出2.7亿元。

从3月25日到4月24日的整整一个月里,QFII总计流入约200亿元资金。

公正存疑

但这些预测的精准相较11月的QFII表现而言,还属于“小巫见大巫”。

11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而在此之前,QFII席位大举买入。据统计,11月7日至17日,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8.21%,以权重股为主的沪深300指数上涨20.45%。粗略计算,QFII在这次反弹中账面盈利至少两成。

令人称奇的是,QFII还将舞台拓展至大宗交易平台。12月1日至8日,沪深大宗交易平台显示,QFII合计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总部、银河证券总部等四个席位之间进行了160余笔大宗交易,涉及股票均属沪深300成分股,金额累计30多亿元。在此期间,大蓝筹走出前期的低迷行情。

是QFII的分析师确实能优秀到准确洞悉政策的演变,还是如市场一些分析人士质疑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这或许,将是一个待解的挑战资本市场公正的难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