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券商集体错判今年股市
导语:28家券商中,17家就上证指数运行区间作出预测,2家预测了沪深300指数,最高看到10000点、最低看到3800点,分别看低市场82%和看高124%

专题:A股2008剧痛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悲怆A股2008
·A股全线坠落
·投资者对基金业很不满
·多半基金在熊市中裸泳
·券商错判市场的四大缘由
·券商集体错判今年股市
·QFII引领游资化
·踏准政策节拍悬疑
·私募基金年均亏损逾30%
·大小非减持争议关键在信息披露
·大小非至少套现261亿元
·被迫持有中石油
·散户平均赔5万元
·机构投资者加剧股市动荡
·机构破坏市场稳定之症结
·管理层为何难维稳?
·中国式救市怪圈
·维稳失败的根源在监管层2009

长期以来,券商研究部门都是A股市场的主要研究力量;但在公募基金迅速崛起、券商本身的卖方地位得以强化之后,其研究成果对于券商的价值更大。每年年底,券商对于第二年市场走势、投资机会的预测更被高度重视。

但总体而言,券商研究部门的成果让市场屡屡失望。《投资者报》统计发现:2005年底,券商对2006年行情的预测是“最高目标位1500点”,但当年A股最高点位是2698点;2006年底,券商预测“2007年的股指运行区间在2000点~3000点”,但事实上达到6124点;2008年如此惨烈的熊市,更是出乎券商的意料。

错判股指运行区间

1月2日,是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当时,A股正处于2007年12月初开始的一轮小幅反弹行情中,A股当天收于5272点(为上证综合指数,下同),随后反弹行情持续了几日,1月14日收于5497点,这也成为2008年的最高收盘点位。

10个月后,A股最低见于1664点,最高跌幅近70%,而从2007年10月的最高点算起下跌超过73%!

对于上述2008年的股指运行区间,券商全部错判。

为详尽回顾国内券商对2008年市场的预测,《投资者报》记者整理了共28家券商发布的2008年度投资策略。其中包括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中信证券等老牌券商,也包括长江证券、信达证券、广发证券等后起之秀,还包括合资券商瑞银证券等。

28家券商中,有17家就上证指数运行区间做出预测,有2家预测了沪深300指数,有5家预测了指数但未明确运行区间。综合这24家券商所预测的点位,其最高看到10000点(招商证券预测值)、最低看到3800点(信达证券预测值)——分别与市场实际上、下限相差了82%(低于)和124%(高于)。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相信了券商的预测,并据此决定操作。那么,将完全与市场的走势相背离;即使按最保守的听取券商意见,将3800点附近视为绝对安全区域,在此买进仍将遭受一半以上的亏损。

错判市场整体走势

在全年市场整体走势上,2008年11月之前,A股主要表现为单边下行的趋势,几乎没有一轮像样的反弹,与2007年的单边上涨形成相当对称的走势。

2008年的这种整体市场走势,同样出乎券商预料,“震荡”是很多券商提到的字眼,但没有券商清晰地指出“单边下行”。

券商中,比较普遍的预测有两种情形:所谓“前高后低”,对股指运行上限预测值较高者,多认为2008年上半年会延续2007年的上攻走势,到年中或者下半年出现适当回调;所谓“先抑后扬”,对股指运行上限预测值较低者,则认为2008年初的市场走势会得到抑制,年中或者下半年会转强。

天相投顾代表了前一种预测情况。该公司认为,2008年的股市仍然会延续升势,但分歧导致的波动性会增强,高点产生的时间一般会在奥运前10天前后,等到奥运举办会带来股市的中期调整。

信达证券代表了后一种预测情况。该公司认为,由于宏观调控紧缩效应逐步显现,行业发展趋向分化,整体利润增幅趋于前高后低;“2008年A股市场总体将呈现巨幅震荡格局,运行方式可能是大起大落,总体来看先抑后扬的可能性较大。”

相较而言,后一种预测更“谨慎”,但并不代表着对全年走势的悲观,而仅仅是将上半年的调整视作“牛市中的熊市”。西南证券的策略报告中,很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看法:“这轮牛市至少应该运行到2009 年。”由于上升速度加快,虽为未来出现剧烈震荡埋下隐患,“但从趋势看,未来出现的任何调整都只是修正上行的速度而已。”该公司由此预测,2008 年第一季度走势可能相对低迷,但基本上也是全年的低点区域,之后逐步上行,高点可能出现在三季度或是年底。

错判市场投资机会

在具体投资机会的预测上,券商的表现相对好一些,但在梳理出一些行业性机会的同时,忽视了更多行业的风险,所推荐的“金股”大面积出错,还错误地估计了当年围绕重大事件的“主题投资”。

当然,很多券商注意到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趋势,并从中寻找投资机会。渤海证券提出,应对外部需求决定的行业持谨慎态度,更关注由内需主导的行业,关注消费和消费升级。国海证券更明确提出“自上而下”关注内需和服务类行业,主要看好商业零售、银行、医药、食品饮料、旅游服务、航空服务等行业中的优质企业。

上述行业的机会,有的贯穿2008年始终并将延续,有的一度成为年内热点,但也有的行业风险未被察觉,如房地产。譬如,渤海证券虽然看到2008 年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仍将继续,但认为:“紧缩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商来说影响不大,商品房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看对行业但选错股票乃至错判行业的投资机会,导致有券商推荐的“金股”差得离谱。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中国平安、万科A、中国国航、中国船舶等在此前一轮牛市行情中表现突出的股票,被诸多券商列入2008年的“金股”之列。但事实上,在今年的行情中,这些股票的同期跌幅远远超越大盘。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券商还普遍预测年内会推出股指期货、创业板等,并由此列举了相应的“主题投资”机会。但同样地,券商或者预测事件出错,或者错误预测了事件对市场的影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