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多半基金在熊市中裸泳
导语:2008年基金普遍错判市场,净值大幅缩水;2007年排名前10的基金过半今年沦为中下游;虽业绩大减,但基金公司管理费收益却较上年增加约23亿元。

专题:A股2008剧痛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悲怆A股2008
·A股全线坠落
·投资者对基金业很不满
·多半基金在熊市中裸泳
·券商错判市场的四大缘由
·券商集体错判今年股市
·QFII引领游资化
·踏准政策节拍悬疑
·私募基金年均亏损逾30%
·大小非减持争议关键在信息披露
·大小非至少套现261亿元
·被迫持有中石油
·散户平均赔5万元
·机构投资者加剧股市动荡
·机构破坏市场稳定之症结
·管理层为何难维稳?
·中国式救市怪圈
·维稳失败的根源在监管层2009

2008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差的一年,也是基金业面临最大挑战的一年。基金公司投资收益锐减的同时,管理费却明显增加。

偏股型基金60%误判行情

2005年6月上证指数最低为998点,2007年10月上证指数最高达到6124点,27个月内上证指数增长了6倍。2007年底,中国证券市场疲态已显,然而,相当比例的基金经理此时看多市场。

从各基金公司布局2008年一季度的仓位分析中,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若看好后市,则会保持较高仓位运作。由于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的调整空间一般在60%~95%间,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一般在40%~90%,有的甚至低于40%,因此,股票型基金若保持仓位在80%以上,混合型基金若仓位保持在70%以上,基本上可以推断其对后市较有信心。

《投资者报》剔除指数型基金和个别股票型基金仓位在合同中要求较高的基金,按上述标准分析2008年年初基金经理对后市的看法。

2007年年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股票型基金有63%的基金仓位保持在80%,混合型基金有56%的基金股票仓位保持在70%。作为专业的理财机构,基金公司如此大面积的误判2008年行情,非常有必要集体反思。

牛市健将50%沦为熊市中下游

2005年~2007年大牛市中,曾流传 “越傻就越能赚钱”这样一句话,没有风险意识,就可以猛冲猛打。

个人投资是这样,机构投资者又何尝不是?

业绩是检验专业的最好尺度。2007年牛市的前10名,现在还有几个在前10名呢?若不在前10名,还有多少排名处于前1/3?

《投资者报》研究发现,剔除当年新成立的基金进行分析,2007年业绩前10名的股票型基金,有5只基金沦为中下游的产品,仅有2只留在2008年的前10名中,他们分别是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优势增长;混合型基金中,2007年的业绩前10名中无一存续,8只沦为中下游产品。

净值大幅缩水与不断攀升的管理费

基金净值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是基金净值下降。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除了一季度出现较大规模赎回外,二三季度由于基金大面积亏损,投资者割肉斩仓的并不多,基金的总份额并未出现大幅减少。

从2007年底到2008年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的份额规模基本保持在1.3万亿元,然而基金净值却从2万亿元降为1万亿元,亏损高达1万亿元;混合型基金的份额规模基本保持在7000亿元,然而净值从2007年的1万亿元降至5294亿元。

在净值大规模缩水的同时,基金管理费却在持续上升。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7年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为282.81亿元;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已经收纳了190.13亿元管理费,是上年的67.23%。据测算,2008年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约为310亿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