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河北首富跌入地产“集资门”调查
导语:先依靠政府拿地资源、再依靠银行拿资金、之后进军股市圈钱,在这些碰壁之后往往最后深陷高利贷和民间集资漩涡,河北首富杨卓舒恐怕也难逃这个地产发展怪圈

专题:河北首富地产“集资门”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河北首富跌入地产“集资门”调查
·一位地产商的人间蒸发
·一位老兵的集资梦魇

入夜,石家庄市东二环外的高新区,由本地最大地产商卓达集团开发的太阳城等楼盘,一番灯光稀少的景象。

《投资者报》记者独家获悉,曾经的福布斯河北首富、河北省最大的房地产商人杨卓舒及其拥有的卓达集团,涉嫌民间集资一事,已经引起石家庄警方和河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没有拿到他们承诺的利息”,12月9日下午,一位郭姓的退休工人,站在一座破旧的小区门口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2007年他拿出16万元借给卓达集团,现在只收回了本金。

不过,卓达集团媒体关系办公室张先生通过电话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集团并没有进行民间集资,企业大了难免有竞争对手的诋毁。”

民间集资之困

在银行贷款和A股上市遇挫之后,地产商人杨卓舒转向了民间集资,现在支撑其发展的资金源基础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卓达已经很难在社会上融到资金了。

12月10日,一位卓达的前法律顾问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石家庄公安局已经内部讨论过,要调查卓达集团的民间集资事件,但最终因为考虑到社会影响太大而作罢”。

 愈来愈多的信号表明,在金融危机冲击和企业资金链紧绷的双重压力之下,各级政府现在都难以容忍湘西吉首的地产集资风波在其他城市出现,在石家庄市一场对非法集资的整肃风暴正在酝酿。

2008年11月2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及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信息统计和报送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省银监局主管副局长等牵头,由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等十几个部门组成,同时公布了举报电话。

12月17日,石家庄市政府金融办吴处长通过电话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除去每月的关于民间集资问题统计数据报送外,我们还强化了对于各区县主管机关对民间集资问题突发事件的报送要求。

非法民间集资正在全国范围内抬头,近年来的亿霖集团案、本色集团案、丽水女老板非法集资等纷纷见诸报端。据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引发的《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数据显示,2007年1至3月,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两类案件就立案342起,涉案总价值59.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101.2%和482.3%。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08年年借款合同纠纷明显增长,前10个月比上年同期上升15.31%。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解释,“部分企业受经济环境影响,不能正常还贷,而金融机构在紧缩贷款的同时,加大了对违约企业债权清收力度。银根紧缩又导致民间借贷迅速增加,引发了民间借贷纠纷的增加。民间借贷形成一定规模后,又会演化为非法集资”。

杨卓舒其人

先依靠政府拿地拿资源、再依靠银行拿资金、之后进军股市圈钱,在这些碰壁之后往往最后深陷高利贷和民间集资漩涡。当地一位观察人说,中国的很多地产商都走了这样的一个“资金黑洞四部曲”,杨卓舒恐怕也难逃这个地产发展怪圈。

一位与杨卓舒共事过的人士表示,早年听其在公司的演讲,心潮澎湃,敬佩不已。离开后,方察觉此人行动果断,“为达目标常能作出超出常人之举”。

1993年,杨卓舒辞去河北一家报社的职务,借助媒体人脉关系在《石家庄日报》赊下一整版广告,旗下楼盘大卖,由此在河北地产业崭露头角。成名之后,关于杨卓舒的传闻颇多,比如他身边有10个“保镖”,一个是司机,另一个常年接电话。

据媒体报道,杨卓舒曾经悬赏10万元向部下寻求“谁是当今最富有的人?”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杨卓舒大叫一声:“NO!你们说的都不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盖茨,是耶酥、是穆罕默德!看看,他们的信徒遍布天下,那么多教堂、寺庙都是他们的财产!”

杨卓舒曾蝉联2001年和2002年福布斯河北首富,全国排行最高至第15名,2008年其拥有的卓达集团排在中国房地产500强第33位。

目前,杨卓舒的公司拥有超过1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相当于石家庄全市年房地产开发总量的四倍以上。在石家庄市150项重大工程中,卓达占了1/4以上。此外,卓达集团还在北京、内蒙古和海南三亚等地投资教育、旅游等产业。

一位原卓达集团中层管理人员说:“没有政府资源不可能发展这么快,这得益于杨卓舒提出了抓政府项目,尤其是抓政府大项目的策略。”

对此,杨卓舒曾公开表示,“我所有的项目,既是经济项目,又是政治项目。”

一段时间内,杨卓舒在石家庄地产业影响甚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石家庄政府一度把城市二环外的东南区域作为未来城市中心来发展,并计划把新的政府办公大楼建在那里。知情人士说,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杨卓舒在那里有大片土地储备。

但是,随着一届新的省领导的到来,向东南扩展的计划被某位省领导形容为,不具备基本的地理常识,整个石家庄的发展规划又调整为向西扩展。

跌入集资黑洞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0年前后,时任石家庄市长的张二辰因涉嫌经济犯罪被罢免。杨卓舒非常担心受到牵连,遂将卓达在石家庄各银行所贷资金抽调,投资到海南省三亚市。

这一举动,导致石家庄银行业的普遍不满。最后,石家庄市政府官员出面担保,才把卓达又“请回了石家庄”。

此事件后,杨卓舒与石家庄当地银行关系全面转冷,几无借贷关系。石家庄卓达投资公司法人代表王崇秋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整个集团在银行的贷款仅有2亿元左右。”

杨卓舒曾对外这样表示,“你问我钱从哪里来?我告诉你,我不依靠银行,我的项目好,银行还要追着给我贷款。”

另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杨卓舒之所以选择海南三亚进行投资,也是因为当时与杨熟识的一位河北政府官员,正好被调到三亚市。

按照杨卓舒的计划,2004年卓达集团准备冲刺上市,为此“杨在政治上与经济下了很大的赌注”,但最终功败垂成。杨卓舒由此大病一场,并住进了医院的无菌病房。受此次上市失败的打击,杨卓舒发誓,卓达要做一个“不依靠银行,也不上市融资的地产企业”。

杨卓舒由此甚至有了逆反心里,曾在他的博客里公开表示:“我不打算让我的企业上市,我讨厌股市,那是中国最大的黑社会,很多企业先吃银行,再吃财政,最后就吃股市,那是一帮没有本事的人,就是宰老百姓的腰包。”

此后,卓达集团的走上了依靠“民间集资”的道路。在2006年,在石家庄许多居民小区,你可能随时都会碰到宣传集资项目的卓达销售人员。集资最厉害的时候,卓达甚至在主要的超市都布置了销售网点。

而上述卓达集团媒体关系办公室的张先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在各个超市设立销售网点,只是为了方便部分项目尾房的销售。”

据知情人士介绍,卓达集团的民间集资,划分有不同的等级,一般承诺15%左右的基本收益。而如果一次性投入50万元,年收益则有可能达到30%。

进行这种民间集资的不止卓达集团一家,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自2004年开始,以卓达集团为代表的地产企业民间集资在石家庄悄然起步,以数十亿计的民间闲散资金被投入到地产行业。

2008年,在石家庄市场上,卓达集团所能提供的集资收益已毫无优势。多家规模较小的地产公司将月息提高到了10%,有的企业甚至更高,达到18%。

套钱路径种种

卓达集团的一些项目涉嫌假按揭,这在当地地产圈也被视为公开的秘密,而在石家庄市成规模进行假按揭的地产企业也并非卓达一家。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一般而言,卓达需要为做了假按揭的房子支付一定的贷款利息。“卓达集团内部基层员工流动性很大,其中有很多人参与了假按揭。”

所谓假按揭,是指开发商为资金套现,将暂时没有卖出的房子以内部职工或开发商亲属的名字购下,从银行套取购房贷款。

据《投资者报》了解,为了筹集现金,在2008年11月份,卓达还涉嫌私下销售原本属于其他房地产商开发的项目。据悉,卓达的销售人员通过在居民社区散发小广告的形式,销售石家庄大谈村城中村项目,销售均价为2400元到2500元之间。

但是,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大谈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际开发权在另外一个地产公司——河北众诚房产手中。据河北省众诚房产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的开发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中,但项目的开发权,仍在众诚手中。杨卓舒在大谈村项目上,明显是在违法圈钱。”

这也说明,卓达的资金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就在2008年12月,卓达集团推出了石家庄21个地产项目,寻求资金上的合作,实际承诺的投资方的收益年均约为30%。

近日,杨卓舒又启动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计划,卓达集团将拿出企业资产的20%无偿赠予参与股份制改造的员工。

石家庄卓达投资公司法人代表王崇秋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在公司股份改造计划中,最基层的员工要拿出6万元现金,可以分到9万股。这也就意味着更加高级的员工需要掏出更加多的现金。

曾经在卓达工作过的一位投资经理人表示,卓达股份制改造的实质,是把在社会上的高息集资,搬到企业内部来进行,通过员工集资的方法筹集资金。

政府进退两难

石家庄地产资深人士表示,在过去几年,石家庄政府实际上对地产企业的民间集资问题,保持了有意的沉默。因为这为石家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补充了大量血液。

中金公司地产分析师白宏炜认为,政府对地产民间集资保持沉默的原因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它可以通过税收拿走其中投资收益中最大的一块。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地产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地产公司对集资者承诺已经超过自身地产项目盈利的投资回报,甚至成为集资诈骗。

鉴于民间集资问题的敏感性,石家庄官方目前还没有对外发布过关于此方面调查的细节。而多位参与集资的普通群众告诉记者,他们的感觉是,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地产企业都在参与集资。

曾担任卓达集团法律顾问的人士称,现在,石家庄市政府决策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于,对于当地地产企业民间集资的程度与深度缺乏及时、准确的数据。

石家庄一位地产媒体的主编陈先生对《投资者报》说:“彻底调查卓达集团民间集资的问题,肯定不是石家庄政府最恰当的选择,因为牵扯面太大。”

一位卓达集团早期的管理者说:“在其他城市,地产商怕地方政府,而在石家庄,则是政府怕杨卓舒,因为杨卓舒和政府部门绑在一起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