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辨析国办“金融30条”
导语: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融30条”)发布,给下滑经济和低迷市场带来了信心。那么,“金融30条”究竟对经济发展和市场走向有怎样的影响?《投资者报》记录了正反两方的刺激辩论

专题:市场的方向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金融30条牵引市场方向
·辨析国办“金融30条”
·新增8万亿保证明年市场流动性
·《贷款通则》需调整
·信贷如何推动企业并购

明年M2增17%左右,能否“保增长”?

正方:

1、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足够“保八”的需求。
理由:过去几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都在17%左右,而GDP增长在11%左右,因此即使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有所降低,17%还是从资金层面足以保障“保八”的需求。其次,根据第一条,预计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GDP增长+CPI+差额(3%~4%),如果明年的CPI是4%,GDP的增长将在8%~9%之上。实际上,可能是CPI数字会更低些,而差额会大一些。
2、明年GDP要“保八”,意味着经济从最坏的情况向上走。
理由:根据发电量和出口等数据,预期第四季度的GDP增长是7%,11月可能低于6%。明年的各项政策配合下,应该可以“保八”,从今年第四季度的坏的情况走出来,因此总体会是一个上升的态势。
3、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的目标可以实现。
理由:央行可以从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实现。流动性释放的具体手段有:少发央票,发行国债和财政手段。

反方:
1、广义货币供应增17%,不见得就能拉动GDP。
理由:分析历史数据,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简言之,经济增长离不开M2来维持,但不是有了高企的M2,GDP就一定会上去。
2、对基础货币的扩张能力有可能高估。
理由:随着经济下滑,货币乘数还会进一步降低。按预定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完全有可能产生不了相应的广义货币。
3、消费不振再多货币也是枉然。
理由:现在消费需求不振是一目了然的,投资方面虽然政府雷声很大,但是否能带动社会资本还未可知。消费才是拉动经济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增加的大量广义货币,不能转化成居民收入,消费还是难以启动,刺激经济难免乏力。

放松信贷效用有多大?

正方:
1、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总体上调控放松、有保有压;全面的配套;制度上的放宽,应该能取得一定的好的效果。
理由:将放松了原来对借款人的不合理的、过高的要求,“根据当前特殊时期需要,对《贷款通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做适当调整”。这样对原来“有保有压”中属于保的对象,但是难以融资的领域,比如“三农”和中小企业有利。
2、对银行惜贷,可以通过金融体系健全、财政手段、行政手段得到缓解。
理由:加速了金融体系的结构改革,通过“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在内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建立多层次信贷供给市场”等等松绑措施,把小额(三农,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做活,畅通融资渠道。
3、小额贷款并不是风险大,收益小。
理由:在有配套政策下,银行也愿意放贷。另外要加速建设担保机制,担保资金要落实。江西省自2002年10月以来6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约65亿元,主要投向个人创业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累计直接扶持个人创业14万人次,带动其他人员就业40万人次,对该省就业贡献率在15%左右。累计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7.11亿元,中央财政累计拨付给江西省小额贷款贴息资金3.62亿元,到期还款率为97.98%。据调查显示,平均每4.5万元贷款可扶持1人创业,带动3人就业,万元投入即可带动就业0.9人。

反方:
1、金融逆经济周期行事可能性不大。
理由:商业银行更多考虑的是市场,是自身利润和风险的平衡。《意见》要求“正确处理好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经济下行时避免盲目惜贷”,显然仅靠政策呼吁是不够的。
2、即使放贷4万亿,贷款对经济的刺激也会打折扣。
理由:4万亿贷款在政策高压之下肯定会完成,但希冀银行就此逆周期行事也很难。现在银行除了对国家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其他贷款并不积极。再者,对中小企业贷款并不是现在才呼吁,结果是有目共睹。
3、有效信贷需求趋缓。
理由:从需求的角度来说,企业必须有市场才会去融资,而现在外需萎缩、内需不振,企业的融资需求也随之萎缩了。即使银行或民间信贷机构提供的资金再多,企业也不一定愿意去融资。
4、修规(指《贷款通则》)降低门槛,信贷也难以大增。
理由:商业银行人士称,“法规在禁止放贷上肯定是有绝对的权威,但在发放贷款上,银行拥有更多的主权。”
“尽快推出期货新品种”是时候吗?

正方:

1、推出钢材、稻谷等商品期货新品种有利于稳定信心。
理由:现在市场波动较大,企业、投资者、消费者对未来难以预期。通过期货产品,各主体对未来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预期,可以加大投资和消费的信心,缓减观望情绪。

反方:

当前时机不好,实际作用不大,容易诱发新的风险。
理由:对工农业企业而言,期货市场的应有功能在于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但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大跌,套保的价值不大。另外,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未被明确提及。市场原希望股指期货推出能利好蓝筹,带动大盘走好,这事实上对市场信心有所打击。

早推创业板能否活跃股市?

正方:

加快推出创业板,有利于活跃股市。
理由:目前,等待过会的企业300家左右,如果按每家融资2个亿计算,总共也就600亿。相对于主板来说,也就是主板一天的成交量而已,所分流资金对主板不会有大影响。

反方:

其他国家的创业板失败风险较高,若仓促推出可能分流主板的资金。
理由:除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很多国家的创业板市场运行并不是很成功。另外,创业板推出的时机选择很重要。若很快推出,可能因其迎合A股市场炒新、造成市场剧烈波动。如果推出太晚,又失去了在短期内增加对创新型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带动社会投资、在二级市场制造热点的意图。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