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位老兵的集资梦魇
导语:他将一生的积蓄投资给房地产,而集资泡沫的破裂可能将他的资产一夜之间变为乌有

专题:河北首富地产“集资门”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河北首富跌入地产“集资门”调查
·一位地产商的人间蒸发
·一位老兵的集资梦魇

76岁的王国华从参加乌龙山剿匪和抗美援朝时就开始攒钱,而到了今天,他一生的积蓄58万元,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因为他投资了中国最为激动人心的事业之一,房地产开发。几年前开始,他的钱就以非法集资的方式投向了石家庄的几家地产公司,等待高额利息回报,而现在收获的却是焦虑和恐惧。

他一人待在90平方米的家里,热情的拿出了两个干瘪的橘子招待记者说,“眼下我没什么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呗”。

在中国,每一次经济周期遇冷,历史教科书上的三角债、非法集资等名词就会迅速复活。现在。很多资金链紧绷的房地产商人,重新想到了向民间集资的办法。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内快捷、有效并相对安全。

地产公司给被集资者以超过银行存款利息的回报,这比从地下钱庄和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都便宜得多,而对缺乏投资渠道而又无法忍受低利率高通胀的普通投资者来说,非法集资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投资。

双方都有信心的唯一基础就是楼市不断上涨,现在这个神话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坍塌。这个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两次差点牺牲,并把津贴用布包裹起来勒在裤腰带上的老兵现在就是被房地产泡沫压倒的受害者之一。

自1993年退休后,王国华每个月都能准时收到将近2700元的退休金,但他把各月的消费都控制在240元之内,他几乎每天早上去赶早市。出门的时候根本不考虑打出租车,如果明天要出行,他要花一晚上的时间在地图上寻找出行的线路。

三年前,王国华将自己一部分积蓄,投入到石家庄当地一个保健品的集资项目中,结果收获了一大堆保健品。一年后,王国华又将3万元的现金投入到当地一家包装企业,但不到一年企业就遭查处。

“我每次去公司见老总,都被员工带来一个单独房间,根本就没有碰到其他集资者”,王国华说,2006年,在房地产公司的鼓动下,他首次借给雅园公司3.5万元,约定月息10%。一个月时间不到,他就收到了3500元的公司返还的首次利息。因为感到“公司管理人员对自己极端负责的态度”,王国华又追加了投入,在累计投资的本金超过了18万元。

现在,杜青因为涉嫌非法高息集资而出逃,王国华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一张纸,他从大衣内侧的左口袋中拿出一张杜青打下的借条复印件,上面写着“二十万七千圆整。借期为2007年12月5日到2008年6月5日,双方约定到期一次性还清”。

到了2007年底的时候,雅园地产开始推脱说,公司现在资金紧张,要求把到期的本息在公司转存半年。

2008年8月下旬,石家庄雅园地产董事长杜青在电话中声嘶力竭地说,“你要把我逼死了吗?” 此后,王本人再没有与杜青联系上,直至事发。

可怕的事情还不止于此,王国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他怀疑自己投资的另外一家房地产企业也出现了问题。“这家公司我投的钱更多,接近38万元,其中有20万是亲戚朋友通过我的名义投资的。”

“我下午去了这家公司,已经有集资人打算在公司楼道过夜了,防止公司员工突然消失。我年纪大了,只能两三天去看一次。”他说。

王国华现在常焦虑,想到他的儿子与女儿,还有借钱给自己的兄弟姐妹,不知道如何让他们也知道这个消息,现在能拿回本金的1/3就是谢天谢地了。

这位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都从来没有恐惧过的老人说:“我现在真的很担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